为深入学习贯彻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加强老龄工作等重要指示精神,近日,山东青岛理工大学微萤志愿服务队6名青年学子(会计233李明俊、财管231张海军、财管242陈钇洁、通信241赵宗涛、机械244王嘉雪、通信241张一鸣),赴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桂花镇开展为期五天的实践活动。团队紧扣"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老龄工作使命"时代命题,以古铜色的非遗技艺为脉、鲜红色的革命精神为魂、暖金色的助老服务为桥,深入基层一线,探索青年力量赋能基层治理的创新模式。
古铜铸魂,匠心传承激活文化自信新动能。"制陶要出'形',须心里先有'形'。"省级非遗传承人杨述清的匠语深刻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实践队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度对话省级非遗传承人杨述清,系统学习陶艺技艺中蕴含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与审美追求。在46年工龄的彭州市级非遗传承人吝佐清指导下,队员们通过“口述史+沉浸式实操”的创新教学模式,亲手体验陶艺塑形与纹饰创作。青年学子将现代审美融入传统技艺,在“守正创新”的实践中深刻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实际行动为非遗保护注入青春活力,筑牢文化自信根基。
团队成员采访省级非遗传承人杨述清
团队成员与陶艺传承人吝佐清共同学习
红色筑基,精神谱系厚植家国情怀强信念。时值建军98周年,实践团在飘扬的"八一"军旗下开启红色教育实践。走访退伍老兵周远江,聆听92岁抗美援朝老战士周继宣讲述勋章背后的峥嵘岁月;赴刘邓潘纪念馆接受革命精神洗礼,将革命精神转化为服务老龄群体的内生动力,实现了红色基因传承与“为老”志愿服务的有机融合与升华。
团队成员倾听退伍老兵周远江精神
团队成员探访刘邓潘纪念馆合照
金色暖龄,智慧助老践行民生使命。团队立足新时代老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专业所长,通过多元形式构建服务闭环,开展精细化、智慧化助老服务。精心编制适老服务手册、创作助老主题艺术作品;创新运用信息技术,为社区老人拍摄并建立电子影像档案,运用“时间轴”数字化手段记录老物件及其承载的家庭记忆,有效解决“记忆留存”难题。这些精准务实的举措,将暖金色的关怀融入银龄生活,切实提升了老人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团队成员进行定点智能关怀
短短五天,步履坚实。“微萤”志愿服务队以“三色”实践为笔,在基层沃土上勾勒出一条清晰的青春建功路径:在非遗传承的“古铜”匠心锤炼中坚定文化自信,在红色教育的“鲜红”精神滋养中筑牢信仰之基,在助老服务的“暖金”温情奉献中践行初心使命。他们以实际行动证明,新时代青年是传承中华文脉、赓续红色基因、服务国家战略(特别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生力军。未来,这束由青年学子汇聚的“萤火之光”将正以其独特的创新实践模式,为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澎湃的青春动能,为传承中华文脉、赓续红色基因、推进积极老龄事业贡献青春智慧。(于淼、孙楚、李昀航、郭展羽、肖学斌、马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