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随着合湛高铁铁山港跨海特大桥首个海上桥墩桩基开钻,一条串联粤桂两省区的钢铁巨龙正式向大海迈出坚实一步。这座全长超8.4公里的跨海铁路桥,不仅是广西最长的跨海铁路桥梁,更象征着我国沿海高铁网络拼图的关键一块正在加速落成。
合湛高铁的意义远超交通工程本身。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钢轨将穿透潮汐落差、高盐雾侵蚀与台风频发的天然屏障,用科技力量重塑地理格局。从施工细节看,项目对生态保护的考量令人动容——面对1400米红树林与海洋生物分布区,建设方通过多轮方案优化实现工程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种“既要发展速度,也要生态温度”的智慧,正是当代中国基建的新形式。
合湛高铁全长139公里,它如同针脚,将北部湾城市群、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城市带缝合成更紧密的经济共同体。届时合浦到湛江的时空距离将大幅压缩,两地“半小时经济圈”的构想正逐步照进现实。
值得关注的是,广西段桥梁占比高达78%的数据,折射出岭南水网密布的地域特性与基建攻坚的难度。目前桩基完成966根、桥墩建成7个的进展,彰显着中国基建狂魔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实力担当。而2028年底通车的目标,意味着未来四年间,这片海域将见证桥墩破水、长虹卧波的壮丽蜕变。
当钢铁轨道跨越碧海蓝天,合湛高铁终将成为沿海经济带的黄金走廊。它承载的不仅是南来北往的旅客,更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条跨海之路,注定是一条通向繁荣的发展之路、一条彰显担当的生态之路、更是一条书写奇迹的奋斗之路。(王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