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百千万工程”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依托多项战略举措,致力于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对其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在此背景下,政府鼓励在校学生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充分发挥知识优势,助力县域经济发展与乡村治理。该工程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更实现了青年成长与地方发展的良性互动。
为积极推动乡村经济发展,进一步打造乡村特色产品,近期,东莞城市学院“星芒织乡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前往肇庆市德庆县,开展了为期七天的实践调研活动。
团队与学校“三下乡”活动负责老师留影
近期,团队首先来到历麻村小黄瓜基地进行参观调研。历麻村作为德庆小黄瓜的传统主产区,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德庆县供销社依托本地特色产业优势,积极推进“一村一品”的“德庆黄瓜榨”项目。队员们走进田间地头,细致观察小黄瓜的生长状况,随后前往德庆县品味食品有限公司加工场,亲眼目睹了黄瓜腌制过程以及包装流程。通过与种植户及企业负责人的深入交流,队员们详细了解了“加工基地+销售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的创新发展模式,并认识到该模式在促进农民增收和推动产业振兴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调研完小黄瓜基地后,团队还对历麻村下辖的留村、丽岸、企岭等多个村落进行了走访,了解居民对小黄瓜产业的看法。调研发现,村民知道有小黄瓜种植及其加工基地,但不太了解其历史渊源。此外,团队还深入企岭村进行调研,详细了解村民们的生活状况、面临的困难以及对乡村发展的期望。在交流过程中,队员们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村民们提供了关于建设旅游区、开展电商营销等方面的宝贵建议,受到了村民们的热烈欢迎。
团队对村民进行采访
近期,团队前往德庆县格木村澳洲坚果基地,目前基地种植面积已达900亩。队员们穿梭在坚果林间,与德庆县伟雄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冼伟雄进行了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了“桂热1号“和“A16”等品种的种植特点、产量状况及病虫害防治经验。此外,队员们还就坚果的深加工和销售渠道等问题与基地工作人员展开探讨,为基地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新思路。
为进一步了解基地的影响范围,团队还对其下辖的六景、邓村等村落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近半数受访者不了解德庆县伟雄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普遍认为坚果发展状况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澳洲坚果基地的产业融合发展仍需进一步加强。
近期,团队前往三元塔和德庆孔庙进行参观学习。这两处景点均为当地知名的文旅胜地。通过调查,团队发现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游客,都对这两个景点有着较深入的了解。三元塔作为德庆的地标性建筑,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令队员们赞叹不已。而德庆孔庙则是岭南地区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孔庙之一,队员们在此深刻体会到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德庆孔庙工作人员为团队进行讲解
德庆孔庙特写照片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星芒织乡队”以“百千万工程”为指引,在德庆县的乡村热土上积极践行青春担当。从深入田间地头调研小黄瓜、澳洲坚果等特色农产品的种植与销售难题,到紧密结合乡村企业实际需求、撰写产业升级建议报告,大学生们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为当地农产品疏通销路、谋划长远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段宝贵的经历不仅是对“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更让青年们在泥土的芬芳中深刻领悟到乡土中国的深厚肌理。
在实践中,队员们走出校园的象牙塔,走进乡村的田间地头、寻常巷陌,目睹了乡村发展的蓬勃生机,也发现了发展中存在的短板与不足。这种亲身体验,使他们对乡村的认知不再局限于书本和新闻报道,而是有了更直观、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清晰地认识到国家发展的现状和方向,增强了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青年三下乡精神,是奉献精神的生动展现,是实干担当的有力诠释,更是青春力量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青年在与乡村的亲密接触中,褪去青涩,增长才干,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正如“星芒织乡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青年一代正以实际行动扎根基层、服务人民,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挥洒汗水、绽放光彩。这种精神将不断激励更多青年投身于城乡协调发展的征程中,用青春和智慧为乡村振兴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绚丽绽放。
团队在澳洲坚果基地走访照片
在未来的日子里,青年三下乡精神将得以继续传承与发扬光大。更多的青年将响应时代的号召,怀揣热情与理想,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在乡村的广阔天地里,他们将持续探索、勇于创新、无私奉献,以青春之我,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壮丽篇章,让青年三下乡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谢城章、刘华瑛、游梓峰、吴华轩、谢怡霏、陈孔艳、刘飞雨、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