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络诈骗花样多、套路深,8月28日,湖南省郴州市公安局苏仙分局与大家分享一下、冒充公检法及政府机关类诈骗。什么是“冒充公检法诈骗”?
冒充公检法诈骗是骗子借公众对司法机关的信任,通过伪造身份、虚构案情、制造恐慌等手段实施的诈骗类型,这类诈骗利用“权威威慑+封闭沟通+渐进诱导”套路,精准拿捏受害者心理,让其在慌乱中配合转账,具有很强的迷惑性,给受害者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
骗子作案手法多样
假冒身份,制造恐慌。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得受害人的个人身份信息,假冒公安机关、检察院或法院的工作人员,通过电话联系受害者,要求其配合调查工作。他们会以严肃的语气告知受害者涉嫌某起重大犯罪案件,如洗钱、非法集资、信用卡诈骗等。为了增加可信度,诈骗分子还会准确报出受害者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让受害者瞬间陷入恐慌。
切断联系,孤立受害者。一旦受害者上钩,诈骗分子会以案件需要保密为由,要求受害者不能与任何人联系,包括家人、朋友和当地警方,有时还会向受害人展示虚假通缉令、财产冻结书等法律文书以增加可信度。他们会威胁受害者,如果泄露案件信息,将会面临更严重的法律后果。这样做的目的是切断受害者与外界的联系,使其无法及时获得帮助和提醒。
诱导转账,骗取钱财。在制造了足够的恐慌后,诈骗分子会以“清查资金”“缴纳保证金”“配合调查”等理由,要求受害者将资金转移到指定的“安全账户”。为了让受害者尽快转账,他们还会设置时间限制,声称如果不及时转账,将会被立即逮捕。受害者在恐惧和压力下,往往会失去理智,按照诈骗分子的要求进行转账。
据悉,“冒充公检法电话”诈骗犹如一颗毒瘤,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财产安全,广大市民朋友要提高防范意识,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郴州市公安局苏仙分局温馨提示广大市民朋友:公检法机关的工作人员绝不会通过电话、微信等社交工具办案,不存在“安全账号”“验资账户”,不会使用互联网发送“拘留证”“逮捕令”等文书,更不会通知涉案人核查资金、下载APP和提现转账汇款。
牢记公检法办案原则,多渠道核实对方身份
牢记公检法办案原则。公检法机关办理案件,不会通过电话、微信、QQ等方式让群众转账汇款或进行“资金清查”,一定会遵循相应法定程序,当面调查询问,不会进行网络秘密操作。警惕要求转账等涉及资金的操作。
多渠道核实对方身份。接到疑似公检法电话别慌乱。拨打公检法机关官方电话核实,或直接前往办公地点咨询。注意别拨打对方提供的号码,以防二次诈骗。
注重个人信息保护。日常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随意在不明网站、App填写敏感信息;不轻易接陌生电话透露个人信息;谨慎网络交友,避免信息泄露。保管好银行卡、身份证等重要证件,不借他人使用。
转账汇款谨慎再谨慎。涉及转账汇款,务必仔细核实对方身份和转账目的,尤其是陌生人要求转账。遇到可疑情况,及时与家人、朋友沟通,或向当地公安机关咨询。一旦发现可能被骗,立即停止转账,拨打110报警。
郴州市公安局苏仙分局提醒大家,凡是自称“公检法”工作人员,并要求转账汇款的都是诈骗!若不幸上当受骗,请及时拨打110或96110咨询报警。(何建军、何小焰、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