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母婴 >

干部结“亲戚”,乡亲暖心头:百嘉镇“亲情网”织出治理新温度

发布时间:2025-09-01 16:41:12 来源:中国网 作者: 责任编辑:

“干部常来家串门,真像走亲戚!连我儿子在外打工的难处都帮着惦记、解决!”近日,在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百嘉镇黄南村,村民李大爷指着院里围坐的干部,笑意盈盈,言语间满是亲昵与信赖。这份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谊,正是百嘉镇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结出的暖心果实。

今年以来,百嘉镇将原有的“入户听诉”工作,深情厚意地升华为一场“干群结亲”的暖心行动。干部们不再止步于敲门问需,而是怀揣真情实感,主动与群众“结亲戚”。通过精心编织“四级亲情服务网”、创新推行“亲情调解”机制、建立健全“亲情常在”长效跟踪体系,百嘉镇悄然间实现了基层治理的华丽转身:从被动回应诉求到主动嘘寒问暖,从刚性管理到柔情服务,将传统工作模式升华为了充满浓浓温情的“亲情治理”新模式。

织密亲情网,服务零距离。百嘉镇勇于打破传统治理的“隔心墙”,精心编织了一张覆盖镇、村、组、户的四级“亲情服务网”。镇党政主要领导以身作则,率先沉到一线,倾听乡亲们的家长里短、心头冷暖;镇村干部、网格员全员上阵,扑下身子,真心实意地与群众“结对认亲”。这张网,既是责任清晰的“分工图”,更是干群心贴心的“连心图”,确保群众的心声“户户有人听”,困难“时时有人帮”。如今,这张温暖的网已覆盖全镇95%以上的常住农户,联系服务“一个都不少”。

走亲解忧愁,情暖百家心。百嘉村的刘婶曾因赡养问题与子女闹得不可开交,心中郁结。与她“结亲”的干部在走访中敏锐察觉了这份隐忧。镇综治中心迅速激活“亲情调解”机制,联合司法所、妇联组成调解团,一次次登门倾听、耐心疏导,用真情融化坚冰,最终促成子女达成赡养共识。“干部真成了咱们的‘娘家人’!”问题解决后,刘婶紧握着干部的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这样的暖心故事,如今在百嘉镇的土地上不断上演。百嘉镇将“走亲戚”制度化、常态化,目光聚焦在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上,特别是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家庭矛盾、邻里纠纷、民生保障难题。活动开展以来,已成功化解家庭、邻里、宅基地等各类纠纷50余件,实实在在地将“坐等诉求上门”转变为“主动上门解忧”。

常访情常在,温暖永相伴。为确保这份“亲情”不降温、不断线,百嘉镇创新建立了“亲情常在”长效跟踪机制。要求每一位“结亲干部”将“走亲戚”融入日常,严格落实“每月一次电话问候、每季一次上门探望、有事随时响应”的常态化联系“亲情约定”。对矛盾已化解的“结亲户”、困难家庭以及特殊群体,坚持定期回访,动态掌握他们的新变化、新期盼,及时捕捉并化解潜藏的“小火星”,防止问题“死灰复燃”。通过点滴坚持,将“结亲走访”固化为干部刻在心里的责任,升华为服务群众的自觉行动。

百嘉镇以“干群结亲”的生动实践,成功将冰冷的行政管理升华为饱含温情的“亲情治理”。干部与群众的心更近了,情更深了。这份看得见、摸得着的温暖,不仅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汩汩活水,更如春风化雨,悄然浸润着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为构建充满人情味、烟火气的和谐新乡村,铺就了坚实而温暖的基石。干群同心,情暖百家,百嘉镇的“亲情治理”模式,正描绘着乡村善治的动人图景。(百嘉镇:刘辉、黄声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