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母婴 >

​武科大“楚韵荆心”实践队:走访先进人物 传承奉献精神

发布时间:2025-09-01 16:41:12 来源:中国网 作者: 责任编辑:

“只要还能动,我就会一直做下去,让更多人感受到温暖,让为人民服务的队伍越来越壮大。”近日,武汉科技大学理学院“楚韵荆心”实践队在荆州市荆州区文庙社区开展了先进人物采访活动。实践队员们通过与社区先进典型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他们在基层服务、邻里互助、社区治理等方面的感人事迹,感受平凡岗位上的不凡坚守。

本次采访对象涵盖社区工作者、退休党员、志愿服务带头人等多个群体。在与荆州市西城街道文庙社区的巾帼志愿者陈芹华的交流中,实践队员们了解到,从1980年成为沙市棉纺织厂的验布工,到1995年举起右拳宣誓入党,再到退休后扎根社区志愿服务,她用四十余年的坚守,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在沙市棉纺织厂当纺织女工的日子里,为练出精湛技艺,陈芹华主动向师傅请教,成千上万次地练习验布手法,指尖磨出厚厚的黄茧。2018年,退休后的陈芹华没有选择安逸度日,而是加入文庙社区巾帼志愿服务队,把“奉献”的舞台从车间搬到了社区。每天清晨,她都会穿梭在大街小巷开展巡逻,提醒居民注意用电安全、排查陌生人员;她也常到留守儿童家中辅导作业,陪留守妇女拉家常,化解她们的生活愁绪。“社区就是我的第二个家,居民的事就是我的事。”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

如今,67岁的陈芹华依然活跃在社区的各个角落,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服务群众。“我是一名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忘了入党时的誓言。”陈芹华常说。从纺织车间的“验布先锋”到社区里的“志愿达人”,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她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

玉星花园的自治组织负责人李红艳是居民眼中的“贴心人”,也像块坚韧的“粘合剂”。李红艳用脚步丈量小区每寸土地,用行动化解邻里难题,凝聚起松散的邻里关系,让互助暖流在玉星花园流淌。

几年前的玉星花园曾是居民头疼的“老大难”:无物业管,下水道常年堵,路灯十盏坏八盏,绿化带堆满杂物。那时还是普通住户的李红艳,总为邻里烦心事揪心:“楼上张阿姨家漏水,楼下王师傅为此拌嘴;雨天单元门口积水,老人小孩踮脚走。自家的事,总得有人站出来管管。”她召集相熟邻居商量办法,就这样,玉星花园自管委员会在她牵头下成立了。当下水道突然堵塞,污水泛漫,李红艳接到反映后,没有直接找人来修,而是先带着自治组织的成员逐户了解情况。“有的住户觉得自己用得少,不该平摊费用;有的老人行动不便,担心施工影响出行。”她回忆道。如今的玉星花园,变化藏在细节里:墙上的“居民公约”是大家投票定的,从垃圾分类到宠物管理,条条都接地气;公示栏里的收支明细一笔笔写得清楚,水电费、维修费谁交了多少,一目了然;小区角落的“议事角”摆着几张长椅,傍晚总有人聚在这儿聊家常、提建议。

实践队还采访了文庙社区的“配送小哥”李伟伟。实践队了解到,2020年,新冠疫情的乌云骤然压城,当封锁令下达,昔日喧嚣的街道变得空旷沉寂,物理的隔绝瞬间放大了人们内心的不安与物资的匮乏。“家里的菜吃完了!”“老人的药断了!”——社区群里的求助信息如同雪片,每一句都沉甸甸地敲打在李伟伟的心上。他主动请缨成为社区最关键的“物资采购与配送专员”。为配齐药品,他奔波于多家药店间,耐心等待数小时,防护装备下的衣物已被汗水浸透,护目镜也因雾气而模糊不清。无论情况如何,他始终“使命必达”。

“大家需要,我就去做。”李伟伟用日复一日的默默奉献和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生动诠释了守望相助的志愿精神。他平凡的身影,是社区最坚实可靠的守护者,在风雨中用行动证明:平凡之善,亦能汇聚成光。

采访过程中,实践队员们认真记录、积极提问,不时与先进人物交流感悟。“这些先进人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明白,平凡中也能创造价值。”实践队员吴阳表示,此次走访不仅加深了对基层社区工作的认识,更激励着她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主动担当、乐于奉献。

据悉,武汉科技大学理学院“楚韵荆心”微尘社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此次走访是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挖掘地方先进典型事迹,引导青年学生从身边榜样身上汲取力量,传承奉献精神,为基层发展贡献青春力量。(武汉科技大学理学院:张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