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席卷社会的今天,许多农村老人却面临“数字鸿沟”的困境。为破解这一难题,四川农业大学环境学院“智慧助老,乐享生活”社会实践小队近日奔赴河北省邯郸市魏县回隆镇常大汪村,开展为期一周的公益助老活动。他们用青春的耐心与智慧,帮助老人们从“不会用、不敢用”智能手机到“会用、敢用、爱用”,轻松拥抱智能生活。
活动伊始,小队通过走访深入了解老人们的实际需求。“孩子给买了新手机,可我只会接电话”“想看看外孙的朋友圈,也不知道怎么弄”......这些真实的困惑成为队员们重点解决的“课题”。基于调研,小队精心设计了“零基础、实用化、防风险”的教学方案,重点聚焦老人们的核心情感需求——与子女的沟通。
队员讲解。常珍惜/摄
教学现场,年轻队员们采用“一对一”贴身指导的方式,耐心教授老人各项操作。从连接Wi-Fi、调节字体大小,到微信视频通话、发送语音消息、拍摄分享生活照片,队员们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他们还自制了图文并茂的教程海报和简易操作手册,方便老人们随时查阅记忆。
队员一对一讲解。常珍惜/摄
“奶奶,点这个绿色相机图标就能拍照了。”“大爷,点这个‘+'号,再点‘视频通话',就能看到您儿子了!”当手机屏幕上出现亲人面容时,老人们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小小的手机屏幕成为承载亲情、缩短距离的温暖窗口。
针对老年人易受诈骗的特点,队员们还精心准备了“防诈骗”必修课。用当地方言剖析“保健品骗局”“冒充公检法”等常见伎俩,反复强调“所有要你转账、要验证码的电话都是骗子”。他们还协助老人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为数字生活筑起安全防线。
宣传防诈骗知识。吴星余/摄
“这些娃娃们真好,有耐心,说话俺们也听得懂!”活动结束后,老人们由衷赞叹。对于四川农业大学的学子们而言,这次实践更是一堂深刻的社会课。“环境专业的学习让我们懂得守护自然的绿水青山,而这次活动让我们用行动守护社会的‘人文绿水青山'。”队长动情地说。
川农大学子用青春的动能,化身为温润的“数字细雨”,细致弥合着数字鸿沟。他们不仅教会了老人使用智能手机,更传递了社会的关怀与温度,为乡村振兴中的"数字普惠"写下了生动的青春注脚。(常珍惜、吴星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