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南缘,鲜水河如碧带穿境而过,滋养着茶马古道重镇炉霍。这里既是古霍尔文明的诞生地,更是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2021年,炉霍县人民检察院以破解业务短板为突破口,锚定“检察蓝服务高质量发展”使命,打造“章谷蓝”检察品牌,让党建红与检察蓝在高原大地交相辉映。
品牌矩阵聚合力:党建引领绘就融合蓝图
立足地域生态、历史文化与检察职能,炉霍县检察院构建“一核多元”品牌矩阵。以“章谷蓝”为主品牌,辐射“公益诉讼检察室”“检察先锋综合服务队”“控告申诉检察室”“甘孜绿芽·未成年人检察室”等子品牌。通过党建与业务深度耦合,这支高原检察队伍走出了一条“守护生态、传承文脉、服务民生”的特色路径,让检察力量深度融入炉霍发展大局。自2021年以来,“章谷蓝”品牌矩阵硕果累累。2023年,“章谷蓝·控告申诉检察室”获评全国检察机关“为民办实事”优秀团队;“章谷蓝”主品牌斩获“全省检察产品特色品牌”“全省优秀检察文化品牌”及四川知名法治品牌。这些荣誉,是“党建引领业务、业务彰显党建”理念的生动注脚。
党建业务共赋能:多维实践彰显检察担当
点面结合显担当,公益诉讼筑牢生态民生屏障
“达曲河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绝不能被垃圾玷污!”2022年初,“章谷蓝·公益诉讼检察室”在巡查中发现,格色村达曲河段被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侵占,河水浑浊、异味弥漫。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守护者,炉霍县检察院迅速行动:1月13日,首场现场联席会明确整改责任;检察官辗转城区电厂、村社商铺,用扎实调查锁定证据;精准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后,各部门协同发力,仅8天就完成全河段清淤,让达曲河重现清澈。此案的价值不止于“办结”,更在于“根治”。针对“区乡垃圾处理机制缺位、环保投入不足”等问题,检察室向县委县政府专题反馈,推动建立“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治理体系。如今的格色村,河道清澈、村容整洁,成为“以案促治”的鲜活样本。
自品牌创建以来,“章谷蓝·公益诉讼检察室”始终将生态保护扛在肩头,立案办理案件114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14件,办案量居全州首位。从全县首例英雄烈士荣誉保护案到革命文物安全保护案,从野生动物守护到国家级湿地公园修复,一系列“首例”案件让“检察蓝守护生态蓝”理念落地生根。
在解决群众“用水难”问题上,公益诉讼检察室同样亮眼。针对“冬季水小、夏季水浑、时常停水”的痛点,干警踏遍水源地、水厂、居民小区,收集证据23份,委托专业机构出具水质鉴定报告;邀请人大代表、群众代表等召开公开听证会,凝聚治理共识;精准制发检察建议,推动水务部门改造设施、建立监测机制,让3万余名群众喝上“放心水”。
红色资源保护亦刻不容缓。炉霍县烈士陵园153座烈士墓曾因年久失修显杂乱,检察室依法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相关部门立行立改,2022年4月完成全部修缮。如今,苍松翠柏环绕的烈士陵园庄严肃穆,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四维发力护民生,多元品牌彰显为民温度
“食材留样是否规范?餐具消毒记录是否完整?”2024年6月,“甘孜绿芽·章谷蓝未成年人检察室”检察官走进上罗科马学校,开展季度食品安全督导。这是炉霍检察院以品牌融合推动未成年人保护的日常,更是“党建+业务”一体化发展的缩影。
一是突出党建属性,架起“连心桥”。“章谷蓝·检察先锋综合服务队”以党员为骨干,将党组织堡垒作用延伸至基层。服务队深入乡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活动、法治宣讲200余场,覆盖群众3000余人次;发放法治资料2000余份,赠送慰问品价值8万余元,解决农牧民难题30余件,成为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检察纽带”。二是突出公益属性,守护“绿水青山”。围绕“守护青藏高原绿水青山”战略,公益诉讼检察室牵头开展国道317、318线生态保护专项行动。通过精准监督,推动清除污染源12处、垃圾6吨,消除安全隐患3处。在湿地保护、耕地守护、野生动物救助等领域,检察力量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画卷在炉霍徐徐铺展。三是突出朝阳属性,呵护“幼苗成长”。“甘孜绿芽·章谷蓝未成年人检察室”践行“关注、关心、关爱”理念,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位一体保护格局。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心挂牌后,检察官法治副校长开展“送法进课堂”46场;联合关工委、市监局排查校园隐患18处,整改食品安全问题23项,用法治护航涉藏地区未成年人成长。四是突出民生属性,传递“司法温情”。“章谷蓝·控告申诉检察室”以“用心用情、温暖温情”为标尺,推动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无缝衔接。与乡村振兴局等部门会签《司法救助助力乡村振兴实施办法》,让15名困难群众获12万元救助金(含3名妇女、3名残疾人、3名未成年人)。通过领导包案、公开听证等机制,妥善处理信访案件47件,让群众在每起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的温度。
从生态保护到民生保障,从红色传承到未成年人呵护,炉霍县人民检察院以“章谷蓝”品牌为纽带,将党建优势转化为业务动能,用检察履职诠释“为民司法”初心。在青藏高原的蓝天白云下,这支“章谷蓝”队伍正以更昂扬的姿态,书写着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新篇章,为炉霍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检察力量。
机制创新固根基,激发党建业务融合的内生动力
“章谷蓝”品牌的持续焕彩,源于党建与业务融合机制的深度锻造。炉霍县检察院以“八字”院训(忠诚、担当、崇法、善治)为纲,构建“三位一体”融合机制,让党旗始终在办案一线高高飘扬。
一是创建“支部建在品牌上”的组织机制。将每个子品牌与党支部功能精准绑定:公益诉讼检察室由第三党支部牵头,聚焦生态保护与红色资源传承;控告申诉检察室归第一党支部统筹,深耕司法救助与信访化解;未成年人检察室由第二党支部主抓,联动群团织密保护网络。通过“党员先锋岗”“办案攻坚组”等载体,推动党员干警在关键案件中亮身份、挑重担。如达曲河污染治理中,3名党员组成攻坚组,48小时完成证据固定,7天推动全河段清淤,彰显“支部堡垒+党员先锋”的攻坚效能。二是建成“以案促治”的闭环机制。建立“办案—复盘—治理”全链条模式:每起典型案件办结后,由承办支部召开“党建+业务”复盘会,既总结法律适用经验,更剖析党建引领在案件中的作用。针对公益诉讼中发现的生态保护漏洞,党组专题学习生态文明思想,联合林业、环保等部门党组织签订《生态保护党建联盟协议》,建立“信息共享、线索移送、联合巡查”机制。2023年以来,联合开展生态巡查28次,移送线索17条,形成跨部门保护合力。三是建立“品牌赋能”的激励机制。设立“章谷蓝星级党员”评选,将品牌创建成效纳入党员积分管理,作为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的硬指标。开展“一品牌一创新”项目评比,推动各子品牌差异化发展:公益诉讼检察室打造“生态保护先锋”项目,控告申诉检察室推出“信访化解党员责任区”,未成年人检察室创建“法治副校长服务队”。正向激励下,党员干警主动认领品牌任务32项,带动全院形成“人人扛旗、事事争先”的生动局面。
初心如磐映高原,绘就党建融合发展的民生答卷
从鲜水河畔的生态守护到牧区帐篷里的法治宣讲,“章谷蓝”的每一抹色彩,都浸润着“司法为民”的初心。品牌创建以来,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成为党建业务融合最鲜活的注脚。
一是生态底色更亮了。通过公益诉讼推动建立的“河湖长制+检察监督”机制,让鲜水河沿岸12处采砂点全部关停,300亩湿地恢复植被,国家级湿地公园水质达标率提升至100%。牧民群众说:“检察蓝来了,草原更绿,河水更清,牛羊长得更壮了。”二是民生温度更暖了。司法救助与乡村振兴衔接机制惠及15个困难家庭,3名残疾群众重拾生活信心,3名困境儿童获得每月800元生活补助。信访案件办结率、群众满意率均达100%,藏族老人泽仁送来的哈达上,绣着“章谷蓝比金贵”的藏文赞誉。三是法治根基更牢了。我们将114起案例改编成藏汉双语故事,36场巡演让法律走进草原深处。2024年群众主动提供公益诉讼线索同比上升40%,“遇事找检察、用法护权益”成为炉霍群众的新共识。
在平均海拔3860米的炉霍,“章谷蓝”的底色是缺氧不缺精神的担当。分管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副检察长熊阳5年未休完整假期,在零下20度的寒冬蹚过冰河取证;章谷蓝·未成年人检察室的女检察官们,每月驱车3小时翻越雪山,只为牧区孩子的一堂法治课;章谷蓝·控告申诉检察室建立“72小时快速响应”机制,3次上门调解草场纠纷,让矛盾化解在帐篷边。这些身影,诠释着“章谷蓝”的精神密码:以党建红引领检察蓝,用法治心守护民生心。从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到涉藏地区的法治基石,炉霍县人民检察院正以“章谷蓝”品牌为笔,在高原大地上续写着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新篇章,让公平正义如鲜水河般滋养人心、生生不息。(炉霍县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