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母婴 >

从“人海战术”到“智慧赋能”,新都人居环境治理再升级

发布时间:2025-09-03 13:22:36 来源:中国网 作者: 责任编辑:

无人机巡航、手机随手拍、小程序即时响应……在成都市新都区,智慧赋能正让城市治理变得前所未有的高效。

立体巡查:无人机担任“高空守望者”

近日,伴随着螺旋桨发出的“嗡嗡”声,一架无人机从斑竹园街道无人机机巢起飞,“空中城管”开始了一天的巡查工作。一组组巡查视频回传到新都区城市空间巡检平台,3分钟后,当无人机飞行至斑竹园街道回龙寺西南约132米处识别到暴露垃圾,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后立即派发任务给斑竹园街道社会治理和综合执法办公室。

无人机巡查反馈问题图

“收到派单后,我们立即到现场核查,确认垃圾来源并进行处置,处置后立即将处置后照片上传系统结案。”斑竹园街道社会治理和综合执法办公室执法人员赵锋伟说。

工作人员对裸露垃圾进行处理

新都区乡村面积广阔,暴露垃圾、河道漂浮物和林盘院落环境等问题以往靠人工巡查难以全面覆盖。如今,14台无人机每周全域巡查1次,每台日均覆盖50平方公里,可识别农村违建、暴露垃圾、河道漂浮物等80多类问题,日均发现问题40件,处置效率大幅提升。

“过去人工巡查盲区多、效率低,现在无人机天上飞、数据实时传,我们地上管,工作效率显著提高。”斑竹园街道社会治理和综合执法办公室执法人员赵锋伟表示。无人机巡航不仅实现了高效问题发现,更构筑起“空中+地面”的立体治理新模式,成为城乡环境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高空守望者”。

移动终端:“巡查通”实现掌上精准治理

近日,成都市新都区城市细管中心综合治理科第一督察组巡查至军屯镇静天路席家碾桥附近,督查员李尚志注意到路旁空地上堆积了大量生活垃圾和建筑废弃物,严重影响周边环境。他立即停下脚步,打开手机上的巡查通APP,拍照、定位、选择问题类型,一键上报。

“我们将问题通过APP上传至平台,平台预审人员审核后生成案件派发至军屯镇政府进行处置。平台可清晰显示问题位置、现场照片和处理时限,实现精准派单。”督查员李尚志介绍说。

工作人员在拍照上传处理结果

“过去发现问题要靠定期巡查,如今依托巡查通APP,工作人员可实现“出门即上班”,随时发现并上报问题。现在巡查通让我们每个工作人员都成了移动的前端‘探头’,大大提升了问题发现效率和处置精度。”督查员李尚志介绍说。巡查通APP针对城管系统及镇(街道、园区)综治人员开发,可精准采集垃圾乱倒、围挡破损、设施损坏等城乡环境突出问题,日均上报问题近100件。

通过“巡查发现—平台派单—相关部门处置—结果反馈”的闭环管理流程,巡查通APP真正成为城管人员掌中的指挥棒,推动城乡环境治理从被动处置向主动发现转变,实现问题处置全程可视化、可追溯、可考核。

全民参与:“市民之声”搭建共治平台

“现在反映问题太方便了,手机拍一拍,很快就有人来处理!”提起“新都市民之声”小程序,市民王先生连声称赞。

近日,王先生在桂湖街道发现一处交通护栏破损,存在安全隐患。他立即打开微信上的“新都市民之声”小程序,拍照、描述、上传,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当时觉得护栏破损很不安全,就顺手反映了一下。没想2天时间,护栏就修好了!”王先生感慨地说。

“‘市民之声’小程序作为推动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重要渠道,以极简的操作界面,使市民可随时上报设施破损、环境卫生等常见问题,真正实现了‘未诉先办、主动治理’。”区城市细管中心科技信息科负责人告诉小新,平台目前已接收市民上报事项两百余件,办结率超过95%,大幅降低了公众参与门槛,有效营造了“人人都是监督员”的共治氛围。

通过“市民上报-平台派单-部门处置-结果反馈”闭环管理机制,市民每一条诉求,无论是道路坑洼、垃圾堆积,还是路灯不亮、设施损坏,均能够得到快速响应与高效处置。“市民之声”不仅提升了城市治理的精准与效能,也切实推动了共治、共管、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形成。

智慧赋能:打造城市治理新格局

新都智城管综合服务平台

从“人工巡查”迈向“智能感知”,由“被动处置”转向“主动治理”,新都区运用数字技术创新破解城乡环境治理难题,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下一步,新都区城管执法局将为城区绿化树木和果屑箱赋予专属二维码,推进城市部件“一物一码”数字化建档,让每个设施都拥有自己的“数字身份证”。管理人员可实时查看果屑箱、树木的档案与状态等信息,实现城市部件全生命周期精准管理、运行状态实时反馈,全面夯实智慧城管数据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