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母婴 >

暑假学堂筑梦!华中师大“筑梦体育人”实践队收官,覆盖湖北8地服务350余名学生

发布时间:2025-09-03 13:22:36 来源:中国网 作者: 责任编辑:

为积极响应团省委、省文明办关于湖北省暑假“爱心托管班”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者主力军作用,持续办好民生实事,缓解少年儿童暑假“看护难”问题,帮助有需要的少年儿童度过安全、充实而又快乐的暑假,2025年暑假,体育学院组建“筑梦体育人”实践队6支分队开展暑期托管活动,足迹覆盖湖北武汉、咸宁、恩施、随州等地共8个点位,获批省级志愿服务项目立项 2项、校级重点实践团队立项3项。

“筑梦体育人”实践队扎实推进行前培训筹备工作

近期,“筑梦体育人”实践队启动全面系统的培训与筹备工作。学院对此给予高度重视,从多维度为实践队提供强有力支持。实践队充分依托体育专业特色优势,精心构建多元课程体系,内容涵盖传统体育传承、艺术素养培育、课业知识辅导、综合素质拓展等关键领域。

为确保实践活动高质量开展,学院团委统筹部署,先后组织召开2次动员部署会议、开展1次专项能力与安全培训、5次经验交流会,为活动有序推进奠定坚实基础。培训内容聚焦教学方法优化、安全管理规范、应急事件处置等核心环节,全面提升队员综合能力。学院党委书记王东爽对队员提出殷切期望,他指出,实践是“行走的课堂”,希望同学们坚守初心使命,以成长为杰出校友、卓越教育工作者为目标,在实践过程中接受思想淬炼、提升专业本领、贡献青春力量。他着重强调,安全是实践活动的首要前提,要求同学们切实增强安全意识,强化团队协作精神,严格遵守纪律要求,确保圆满完成任务、平安顺利返程。与此同时,实践队积极开展教学备课工作,科学统筹教学器材与活动物资的筹备事宜,为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筑牢物质保障。

“筑梦体育人”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特色鲜明

实践活动以体育课程为核心特色,在开设篮球、足球等球类项目,助力孩子们培育团队协作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增设多项传统体育课程。其中,武术课程系统教授长拳等传统武术套路,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有效磨砺其意志品质;舞狮教学引导学生深度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彩带龙课程则通过趣味实践,切实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性与团队协作能力。

此外,实践活动同步构建丰富多元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书法课程系统讲解传统书法技艺,深入传递书法文化内涵;舞蹈课程以艺术熏陶为核心,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艺术素养;手工制作课程聚焦实践操作,重点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与创新思维能力。素质拓展课程与体育活动互为补充、协同发力,在暑期托管期间,不仅帮助孩子们强健体魄,更有效丰富其课外知识储备,全方位助力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筑梦体育人”实践队筑牢安全保障

实践队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保障体系。团队建立周度线上工作例会机制,各实践点位在会上系统汇报当周工作进展,全面总结阶段性活动成效,通过经验交流互鉴,针对性调整优化实施方案;同时健全定期汇报制度,确保信息传递高效畅通,保障各类问题第一时间得到妥善处置。

安全管理作为实践活动的核心环节,贯穿活动全程。各实践分队均配备1名专职安全员,安全员需每日定时上报队伍动态及突发情况,同时常态化开展安全巡查,对活动场所及设施设备进行全面隐患排查,确保硬件条件安全可靠,全力保障孩子们在暑期托管期间平安、顺利成长。

“筑梦体育人”强化宣传推广扩大活动社会影响

实践队高度重视实践活动的宣传推广工作,统筹各分队宣传员实时跟踪实践进程,围绕活动动态与特色亮点,在学院、学校及省部级媒体平台发布新闻稿件43篇,活动受到湖北经视专访,有力扩大了实践活动的社会覆盖面与影响力。

“筑梦体育人”实践队实现实践与成长双向赋能

“筑梦体育人”实践队共收到感谢信3封,工作成效获得当地学校与社区的高度认可及积极评价。实践期间,队员们不仅实现专业技能的有效提升,更在实战场景中锤炼沟通协调、团队协作与问题解决能力——他们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具象化的教学实践,既深化了对体育教育工作核心内涵的理解,也显著增强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与时代使命担当。此外,此次社会实践让队员们直观接触体育服务的多元应用场景,不仅进一步坚定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更帮助其清晰认知自身能力短板,为后续专业学习精准锚定提升方向与发力重点,真正实现实践价值与个人成长的深度融合。

暑气蒸腾间,服务暖意更浓。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筑梦体育人”实践队于炎炎夏日中,生动诠释了体育学子的专业素养与责任担当。队员们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为根基,将其转化为精准有效的育人力量。在暑期托管时光里,孩子们不仅强健了体魄、丰富了知识储备,更在心灵层面获得滋养与启迪。实践队成功为一颗颗年轻心灵播下逐梦的种子,让体育的蓬勃活力与教育的温暖温情在夏日里绽放别样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