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风电项目的群山与戈壁之间,“辛苦”早已不是简单的描述,而是深深镌刻在这片土地每一寸肌理中的底色。呼啸的山风与漫天的暴雪是这里的日常,项目推进的每一步,都是建设者们与严酷自然的艰难博弈。
车辆通行:破雪开路,步步“惊心”
入冬后,暴雪常将道路彻底掩埋,化作一片茫茫雪原。积雪最深时可达近1米,能见度不足20米,天地间只剩一片纯白的混沌。项目部的越野车成了开路的“清道夫”,工作人员全员上阵,手持工具铲雪除冰,一点点为后续运输车辆开辟通道。
行车过程更是如履薄冰,稍有操作不当就可能引发侧翻。汗水浸透了衣服,又在极寒中冻成坚硬的“冰壳”,他们还要时刻防备雪盲症发作与迷失方向的风险,每一次驾车上山,都是一场与险情的紧张对峙。

物资运输:骡马为桥,踏雪负重
通往施工现场的山路崎岖不平,陡峭的羊肠小道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暗冰,光滑难行。大型运输车辆别说运送物资,连顺利转弯都无从施展,此时,骡马队就成了物资运送上山的唯一“生命线”。
一匹骡子要驮起近百斤重的建设材料,在近乎垂直的峭壁间小心翼翼穿梭。一旦遇上暴雪天气,山路被积雪覆盖,骡马也彻底寸步难行。可就是靠着这样“一步一挪”的方式,几百吨的材料、设备最终被运抵施工点位,为项目顺利并网筑牢根基。

风雪作业:与寒对抗,向风攻坚
零下十多度的极寒天气里,7级狂风裹挟着细密的雪粒,打在人脸上如同刀割般刺痛。工人们裹着厚重的军大衣,手指依旧冻得僵硬麻木,呵出的白气瞬间就在睫毛上凝结成细碎的冰碴。
四五十米高的铁塔上,作业人员只能等待风速稍缓的“窗口期”开展工作。有时为了赶进度,他们要在星空下连续工作数小时,即便双手冻得通红发紫,安装作业也不敢有丝毫偏差。
山区工人在铁塔组立与架线作业时,还要警惕无人区里出没的狼。他们必须结伴出行,时刻用对讲机保持联系,在与严寒抗争的同时,还要防备野生动物的侵袭。

露天用餐:寒风为伴,热饭暖心
连续高强度施工时,返回营地吃饭成了一种奢望。所谓的“临时餐厅”,可能只是汽车后备箱撑起的一小块避风角。大家或蹲或靠,捧着热气腾腾的牛肉汤和米饭,凛冽的风雪顺着衣领往里灌,刚舀起的汤没喝几口,就凉了半截。
有人曾连续十多天没碰过食堂的碗,寒风中快速降温的饭菜,却成了驱散疲惫、支撑他们继续战斗的“能量剂”。一口热饭下肚,暖意便顺着喉咙蔓延至全身,让他们有力量再次投身风雪,为项目的建成咬牙坚持。

骡马的蹄印印刻在雪地上,车辆的辙痕蜿蜒在群山间,风雪中的身影挺拔而坚定,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他们用双手将一座座铁塔矗立在雪山之巅,把自己在风雪中的每一份坚守,都化作了点亮万家灯火的澎湃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