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货运具有运量大、成本低、网络覆盖广、连续性强等特点,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战略性和骨干性作用。今年1至7月,国家铁路累计发送货物23.31亿吨,日均装车18.33万车,同比分别增长3.3%、4.1%。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反映出铁路部门持续深化铁路货运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铁路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显著成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服务创新提效率。今年以来,铁路部门不断优化物流服务品质,促进铁路物流降本增效。物流总包服务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一条龙”物流方案,以省心、高效、低成本的产品优势赢得市场认可;多式联运“一单制”产品精准解决多次倒装、单据繁杂的痛点,企业仅需“一次委托”便可享受全程监管的物流服务;铁路货运95306平台的更新升级与多式联运信息的互联互通,让客户在掌上轻松办理下单、支付、货物追踪……铁路货运改革的多项务实举措,有效推动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今年前7个月国家铁路累计签订物流总包合同运量12.75亿吨,发送铁水联运集装箱货物976万标箱,为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金融服务助发展。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铁路部门积极推动“运费贷”等普惠金融服务提质扩容,通过无需抵押担保、线上快速审批的模式,为企业提供利息低、门槛低、流程快、放款快的融资渠道,实现与企业的合作共赢。目前该服务已覆盖重庆、四川、云南、广西、湖北等多省市,前7个月客户累计获得授信总额214.1亿元。“运费贷”让金融活水更精准地流向实体经济,不仅纾解企业资金压力,更增强了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
基础设施强保障。铁路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离不开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的“硬支撑”。成立铁路物流中心,通过整合干线运输、区域分拨、仓储配送等功能,大幅提升物流效率;建设铁路专用线,打通铁路运输从货场到厂区的“最后一公里”,破解制约“公转铁”的关键因素;创新铁路物流装备,打造适应全品类物流的铁路现代物流装备体系;改造既有货运场站,将传统物流节点升级为现代化物流枢纽。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了物流的“经脉”,更激活了经济发展的“末梢”。尤其在中西部地区,铁路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正在将内陆地区变为开放高地,有力支撑区域协调发展。
铁路货运市场的蓬勃态势充分证明,以市场化改革激发活力,以优质服务助推实体经济发展,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国民经济回升的有效措施。展望未来,随着进一步推进铁路现代物流体系建设,铁路货运必能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优服务,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注入更强劲的“铁动能”。(许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