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实践育人工程”,在阿坝州社工协会的协调下,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12名学子组成“统心同行”暑期实践队,由团委书记孙留萍老师带队,于近日深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马尔康市为主阵地,结合在红原县的支教以及深度调研,开展了一场教育实践为主、文化调研为辅的暑期社会实践。
Part 1、分级课程精准落地,兴趣之花绽放在课堂
在阿坝州马尔康市支教期间,实践队深入了解4-6岁幼儿班、7-9岁低龄班、10-12岁高龄班的认知规律与兴趣特点,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量身打造了13门特色兴趣课程。课程涵盖天文、汉字、心理、绘画、音乐、科普、武术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套科学且富有童趣的教学体系。
实践队员在为马尔康市孩子们教授兴趣类课程。黄一凡供图
针对4-6岁幼儿班,实践队以“感知启蒙”为核心,精心设置探索“心”世界、非遗与自然手工课、数学启蒙、音乐之声、绘画小天地、电影鉴赏等课程。针对7-9岁低龄班与10-12岁高龄班,课程体系转向“认知拓展与能力提升”,开设走进汉字、科普小课堂、探索宇宙、生活小锦囊、趣味数学、八段锦、趣味棋类等进阶内容。
除了日常授课,支教队员们还精心策划了一系列趣味活动:趣味运动会上,“三人两足”“跳大绳”等项目让孩子们在奔跑中释放活力;游园会设置投壶、套圈等传统游戏摊位,搭配手工体验区,让孩子们在玩乐中感受传统文化;电影节则精选《海洋奇缘》《疯狂动物城》等动画电影,播放前增设剧情猜谜环节,让观影变得更具互动性。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更在欢声笑语中拉近了师生距离,为支教时光增添了许多温暖记忆。
Part 2、跨区支教联结山海,民族同心共筑教育梦
为关注红原牧区教育发展,共绘民族交融、团结进步的画卷,在红原县格桑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协调下,7月17日的6名队员以及7月24日的5名队员克服高原反应,分别赴阿坝州红原县开展一日支教,为高原牧区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让知识与欢乐在雪域草原上绽放。
统心同行实践队员在为红原县孩子们授课。王梓源供图
近日,队员们为藏区孩子们带来了精心设计的围棋、心理、数学游戏、宇宙探索等趣味课程。实践队员不仅向孩子们介绍围棋的基本技巧,并和学生一同探索宇宙奥秘。近日,支教队员们带来有趣的生活技巧、非遗手工、科普实验、武术等课程,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传统武术课上,少林五步拳的一招一式间不仅强健了体魄,更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华武术的深厚底蕴。
Part 3、风土人情交融底色,藏汉共绘民族温情
为深入触摸藏族文化的肌理、搭建民族交流的桥梁,实践队员们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三次沉浸式调研活动,在行走与对话中感受藏汉文化交融的深厚底蕴。
统心同行实践队员在阿坝州展开文化调研。阿坝州友邦社工供图
首先,队员们走进珍初嘉绒非遗传承人仁珍初工作室。在古朴的房间里,传承人指尖翻飞间,嘉绒刺绣的花鸟纹样渐次浮现。队员们还来到慈愿传统文化公司马尔康藏香制作工坊,目睹原料研磨、配比调和、模具成型的完整工序。其次,在阿坝州友邦社工服务中心的协调下,队员们踏入马尔康镇英波洛村,展开入户调研。并且,队员们带着精心设计的调研问卷来到红原牧区,问卷以藏汉文化交融为主题,设置“你最喜欢的藏族节日”“你会唱的汉族儿歌”等趣味问题。不仅如此,队员们还对阿坝州友邦社工的会长及工作人员进行采访,从他们口中了解到多年来藏汉群众在生产互助、节庆共欢中结下的深厚情谊。
统心同行实践队员在实践地合影。阿坝州友邦社工供图
14天的阿坝之行,是一次教育初心的践行,更是一场民族温情的共鸣。北师大“统心同行”暑期实践队的队员们带着知识与热忱而来,在藏区的课堂里播撒兴趣的种子,在非遗工坊中触摸文化的温度。从马尔康的分级课程到红原牧区的趣味课堂,从嘉绒刺绣的一针一线到锅庄舞的一旋一转,每一个瞬间都在书写着“藏汉同心”的生动篇章。
离别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开始。实践队将带着这份藏汉交融的温情与红色精神的滋养,继续在求学与成长的道路上践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用青春力量助力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更多人的心中绽放,让这份跨越千里的情谊永远温暖如初。(欧阳雯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