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江苏省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开学第一课”在苏州同里国家湿地公园正式启动。本次活动由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省教育厅、共青团江苏省委等单位联合主办,将生态课堂真正融入自然之境。
“同学们,抬头看——树影婆娑、鸟鸣婉转。今天,我们就要在这片天然的‘教室’里,共同探索湿地的奥秘。”南京市凤凰花园城小学教师张冉冉以《江苏省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开学第一课:生态文明跨学科学习》中“食物链”一章为切入点,带领学生开启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湿地实景课。绘制家乡湿地地图、辨识湿地生物图谱、参与湿地角色扮演游戏……丰富有趣的互动环节,迅速将孩子们带入一个真实而精彩的湿地世界。
把课堂搬进自然,让知识走出书本。作为华东地区保存最完好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同里国家湿地公园孕育了246种鸟类、482种野生植物,俨然一座天然的生物基因库。近年来,在苏州市吴江生态环境局的指导下,公园以“宣教科普+生态旅游”为特色,构建了一套完善的宣教解说体系。该体系以科研监测为坚实支撑,以园内的主题性场馆为框架,更以“沉浸式”生态体验课程为内容,让游客们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和感受生态的魅力。活动现场,吴江区同里实验小学的学生们漫步湿地栈道,身旁芦苇轻荡、睡莲漂浮,远处不时有池鹭振翅掠过林梢,引起阵阵惊叹。
在湿地科普馆多功能教室内,一场“指尖上的生态”非遗体验课同步展开。学生们亲手体验烧铂扇制作,将夏日湿地美景、摇曳的水生植物,以及偶然邂逅的“绿色精灵”绘于素扇之上。一笔一画之间,生态文明的种子也悄然根植心田。老师们沿途讲解,学生们认真记录观察笔记——大自然,成了一间没有围墙的“行走课堂”。“今天的‘开学第一课’太有趣了!我们认识了好多以前没见过的动植物。食物链中的每种动植物都息息相关,我们要保护好环境。”同里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兴奋地说。
据悉,本年度的生态文明“开学第一课”聚焦“六个一”系列活动:包括一场启动仪式、一套生态文明教育系列读物、一堂生态精品课、一项跨区域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倡议、一场户外沉浸式生态研学之旅,以及一组“全链条”融媒体传播。通过多元立体的活动设计,江苏将持续推进青少年生态文明素养教育,拓宽社会公众参与环保的途径与深度,进一步彰显江苏在绿色高质量发展中“勇挑大梁”的使命与担当。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祖力亚提表示,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始终把生态文明教育摆在突出位置,特别是打造了“开学第一课”这一特色品牌,让青少年带上好奇与敬畏,走进河湖、山岳、湿地、森林,用脚步丈量生态修复的奇迹,用双眼见证发展理念的升华。(王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