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惟廉·聚创·筑梦”实践队于近期奔赴龙岩永定,以青春星火点燃老区振兴之路。实践队围绕“廉洁文化+红色教育+国家安全+产学融合+教育帮扶”主线,分多组并行推进,开展了为期6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成果丰硕。
廉洁清风润基层红色基因永传承
廉洁宣讲入民心:实践队深入永定区委党校、金砂镇党风廉洁文化建设忠诚馆,系统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剖析典型案例。在金砂社区,队员们用通俗语言向居民宣讲廉洁文化,弘扬清风正气,反响热烈。
红色寻根强信念:通过参观张鼎丞同志故居、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馆,实践队沉浸式重温革命历史。创新开展“行走的微党课”,将红色资源转化为鲜活教材,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活力。
国安教育筑防线:在国家安全教育基地,队员们通过实物展示、互动体验深入了解隐蔽战线斗争史。参与“敲响警钟”环节,深刻强化了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实践队队员敲响“警钟”
实践队队员们聆听革命精神讲解
本环节实现了四个重要成果:一是推动廉洁文化深入金砂镇基层,有效提升群众认知;二是创新红色教育形式,录制“行走的微党课”视频;三是显著增强队员及当地群众的国家安全意识;四是获得当地干部群众高度评价,为校地合作搭建新桥梁。
产学融合促发展智造赋能助转型
“一区三园”探访:实践队深入调研永定区整合提升的“一区三园”(南部工业园区、文秀生态科技产业园、永定红循环经济产业园),了解其优化空间布局、提升产业能级的战略规划与发展现状,感受客商“爱拼敢赢”精神与工业转型的融合。
“协同创新中心”揭牌:福州大学与永定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共建的“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该中心是落实“孵化在福大,转化在永定;研发在福大,生产在永定”合作理念的关键平台,标志着校地双方在产学研深度融合、智能制造技术对接、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
教授博士团精准对接: 学院教授、博士实践团深入园区企业厂房与生产线,聚焦企业技术痛点,通过实地考察产品全流程加工、技术亮点,精准把脉企业转型升级需求。团队将依托福州大学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等学科优势,为后续校企协同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提供智力支持,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
绿色数智转型调研:重点考察永定红循环经济产业园,了解其从绿色矿山开采、数字化监控、石材深加工、污水处理到石粉废石综合利用的完整循环产业链,及其“国内开采-跨境加工-全球销售”的国际化布局。实践队员结合专业知识,思考在循环经济模式创新、清洁能源替代、“双碳”目标技术路径等方面提供解决方案的可能性。
实践队参观虎豹别墅
福州大学先进制造学院与永定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
实践队队员参观文秀产业园区
实践队员调研光缆生产车间技术细节
实践队考察永定红循环经济产业园沉淀池工艺
本环节实现了四个重要成果:一是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为永定产业升级搭建长效产学研平台;二是精准对接企业技术需求,梳理出多个潜在合作方向(如:智能装备应用、工艺优化、绿色技术);三是深入理解区域“绿色转型、数字赋能、智能升级”战略,形成循环经济调研成果;四是彰显先进制造学院在服务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科技支撑作用。
情系支教传薪火,教育帮扶筑未来
政策宣讲减负担:在永定区实验小学,支教组系统宣讲国家资助政策(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建档立卡/低保家庭专项扶持),通过传单、PPT讲解等形式,提升政策知晓度,为乡村学子求学铺就“绿色通道”。
科学启蒙播种子:结合永定土楼文化,设计特色科学课程。“两弹一星”主题宣讲结合视频与互动,普及核能应用;“解码土楼屹立不倒”实验课通过制作柱体模型,探究圆柱承重原理,激发科学兴趣,实现文化传承与知识启蒙融合。
成长对话引方向:走进永定二中,与初三学子分享选科策略、学习方法和大学生活,答疑解惑,搭建成长交流平台,发挥榜样引领作用。
开班仪式大合照
实践队支教组为永定二中学子传授经验
本环节实现了四个重要成果:一是有效普及国家资助政策,惠及众多乡村家庭;二是创新融合地方文化与科学教育,激发青少年科学探索热情;三是搭建高校与中学交流桥梁,助力学生学业规划与成长;四是为乡村教育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福州大学“惟廉·聚创·筑梦”实践队此行,是一堂生动的思政大课、一次扎实的专业实践、一份真挚的青春奉献。队员们走进“红旗不倒”之乡,传承红色基因,筑牢廉洁防线;走进产业升级前沿,探索产学融合,赋能绿色发展;走进乡村校园,播撒科学种子,护航成长梦想,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使命担当。实践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个人成长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的责任,表示将把实践收获转化为学习动力,争做廉洁文化传播者、红色基因传承者、国家安全守护者、科技创新践行者。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此次实践成果,推动“协同创新中心”高效运行,促进更多科研成果在永定落地转化,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持续贡献福大智慧和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