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母婴 >

岐黄技道融临床!豫北医学院团漯河中医馆学非遗:摸骨诊病+点穴实操,悟中医护理真谛

发布时间:2025-08-28 10:40:52 来源:中国网 作者: 责任编辑:

为进一步推动中医护理技术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豫北医学院赴漯河“探岐黄之道,践济世初心”中华文化传承团于近期走进众德堂中医馆,开启“岐黄技道融,实践护心暖”活动。

实践第一站,实践队员跟随非遗传承人乔医生走进骨诊诊室。诊疗室内,身着白色队服的实践队员们围站在蓝色诊疗床前,目光聚焦于正在示范的乔医生。“骨诊即摸骨问诊,是通过触诊人体骨骼来判断人体脏腑、气血、经络的功能状态,进而辅助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乔医生向实践队员们边介绍边以娴熟的触诊手法为实践队员们演示如何通过触摸骨骼形态、关节活动度等体征判断身体状况。

(供图:贠腾龙)

实践队员们屏息凝神,认真观察每个动作细节,用心体会骨诊的精妙。诊室内还张贴了中医文化展板,图文并茂地展示着《黄帝内经》中的骨度法、历代医家对筋骨理论的发展脉络。休息间隙,实践队员们自发围在展板前讨论,郭子蓓指着华佗五禽戏的示意图感叹:“原来古人早就把运动康复融入日常保健。”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抽象的知识变得鲜活立体。

(供图:贠腾龙)

在骨诊诊室学习过后,实践队员们跟随王医师的步伐来到康复理疗室学习点穴疗法。王医师借助人体经络图、踝关节模型及穴位假人模型,讲解了风池穴、太溪穴等多个穴位的位置和功效。如风池穴在枕骨下缘与乳突之间的凹陷处,可缓解颈椎不适,太溪穴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对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有帮助;

(供图:贠腾龙)

在王医师的指导下,队员们两两一组相互探寻穴位,交流按压触感,还在模型上指认风府、大椎等穴位并对照铜人图谱反复揣摩,将书本知识转化为指尖记忆。“点穴看似简单,实则讲究‘手随心转,法由意生’。”王医师指着墙上斑驳的穴位挂图解释,古人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的子午流注规律,至今仍指导着临床治疗。李昶玮感慨道:“以前觉得点穴就是按摩升级版,今天才明白每个穴位都是打开身体的钥匙。”

(供图:贠腾龙)

此次实践活动,成员们不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技能,更深刻理解了中医护理“技”与“道”的双重内涵。未来,团队将依托该平台,持续探索中医护理技术的现代化转化路径,推动中医护理事业在守正创新中蓬勃发展。 (豫北医学院崇德书院:李攀、徐菲、李炅、卓银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