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人才的创新活力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生不息、创新发展的生命力。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最好的环境是良好体制机制。只有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除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打造更加开放、包容、灵活的人才政策体系,才能更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着力做好放权松绑“减法”。人才怎么用、如何用好,用人主体最有发言权。一方面,坚持真授权、授到位。尊重用人单位意见,厘清“需要”和“实际”,坚持试点先行,强化规划、指导、协调、服务、督导,并逐步扩大突破范围,实现精准赋权,推动用人单位可自主决定的事项全部自主决定。另一方面,确保接得住、用得好。压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厘清权责边界,确保对下放的权力能接住、用得好,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人才效能。
着力做好激励赋能“乘法”。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核心在“用”。一方面,完善公平竞争机制。在重要项目课题、技术攻关中推行“揭榜挂帅”等模式,打破论资排辈、人情关系、利益捆绑等桎梏,让有能力的人挑头干,做到“谁有本事谁上”“谁能干成奖谁”,为人才搭建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另一方面,完善正向激励机制。持续优化人才的薪酬、福利待遇、奖励制度,建立体现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的薪酬体系。
着力做好破除机制障碍“除法”。障碍不除,发展不顺;常规不破,大才难求。一方面,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提供有温度的管理方式。推动人才工作经费管理改革,推广“负面清单+包干制”管理制度,推行有利于人才创新的经费管理、使用、审计方式,充分尊重智力劳动价值。另一方面,推行精细化人才评价。树牢破“五唯”导向,完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坚持以“用”为主,在现有的政策框架下,建立适合自身发展和人才特点的科学评价体系。
着力做好关爱人才“加法”。要重视人文关怀、情感交流,落实好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注重从人才身边事、贴心事、具体事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从住房、入学、就医等“关键小事”破题,打通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着力解除各类人才的后顾之忧,提供精细化服务,提升其幸福感和归属感。(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凤凰镇人民政府:张郅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