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母婴 > 热门资讯 >

以优质均衡教育为亿万儿童插上“逐梦之翼”

发布时间:2022-05-26 11:16:31 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周韵曦 责任编辑:代洪亮
分享到: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而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

为了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让每一名儿童都能在教育阳光的普照下,茁壮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特别是将基础教育摆在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战略地位,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让祖国花朵在阳光雨露中共同绽放。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近年来,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三中学多次利用爱国歌曲大赛、致敬逆行者微课等开展“大思政课”,让学生们自觉将爱国主义、责任担当、科学精神、人文情怀烙印在心。“思政课让孩子有了很大变化,不仅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在他们心里埋下了善良、自信、勇敢、充满正能量的种子。”说起学校的思政课,高一年级学生家长闫建华高声点赞。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

——逐步完善德育体系。着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基本遵循;

——系统推进课程教材建设。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的培养要求;

——整体性推动教育评价改革。坚决推动“双减”落地,让义务教育回归立德树人的初心。修订教育法,将“劳”纳入教育方针,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逐步建立。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关系到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指出,“负担减轻了,就能真正做到‘五育’并举,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从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到党的十九大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入新时代,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形成合力,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奋力谱写出新时代立德树人新篇章。

学前教育从“入园难”到“入好园”

位于广西南宁青秀区的银蕾幼儿园曾是一所非普惠性民办园,收费不菲。申报转为普惠幼儿园后,幼儿园家长杨女士满意不已:“现在每月花420元的保教费就能上幼儿园,感觉政府真是为老百姓办了件大好事。”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随着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对落实人口战略和生育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说。

进入新时代,解决广大家庭特别是困难家庭孩子“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被党和政府摆在了优先地位,相继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连续十年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

特别是财政投入力度持续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十年累计投入超过1700亿元,这“有效拉动了地方财政投入的快速增长,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朱永新说。

十年来,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2011年的62.3%提高到2021年的88.1%,全国幼儿园数达到29.5万所,比2011年增长76.8%,学前教育实现基本普及;

十年来,全国普惠性幼儿园达到24.5万所,其中公办园12.8万所,比2011年增长了149.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8.7%,有效保障了绝大多数儿童享受普惠性学前教育;

十年来,科学保教理念深入人心,一系列主题活动促进科学育儿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在党中央办好学前教育的坚强领导下,在一系列切实举措的加快推动中,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城乡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正逐步建成。

自从村里建起了幼儿园,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槐柏镇统将村村民丁艳梅幸福感更强了:“再也不用折腾到60多公里外的县城租房陪孩子上学了。”

不只是陕西。近年来,中西部和农村成为学前教育发展最快的地区:全国新增幼儿园80%左右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2021年农村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6%。

“这对缩小地区间学前教育差距,特别是对中西部边远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具有特殊而深远的意义。”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早期教育专业负责人张雪萍给出积极肯定。

从“入园难”到“入好园”,从“一位难求”到“家门口的放心园”,十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成就,普及水平大幅提高,公益普惠底色更加鲜明,为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义务教育迈入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新阶段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八中学校长王志臣通过调研发现,一部分农村家长会通过购买学区房或租房等方式,将孩子送往城区上学。“这折射出的不仅是城乡间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也是家长对优质教育的渴望。”他说。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愿望日益强烈。作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义务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实现优质均衡。

2018年,《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强调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19年,教育部在浙江召开全国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启动现场会,明确“只有指标和人民群众满意度‘双合格’”才是“真正的优质均衡”。

以政策为牵引,行动如火如荼的展开:

全面改造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最安全的地方是学校、最漂亮的建筑是校舍、最美的环境是校园”得以实现;

深入推进“特岗计划”“师范生公费教育”“优师计划”“国培计划”,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补充提升优秀师资;

全国36个大中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比例超过99%,校际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入学机会更加公平,“择校热”等问题有效缓解……

受益于此,截至2021年底,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895个县级行政单位都通过了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

“我国义务教育全面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将会极大地推动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教授薛二勇说。

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信息化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又成为崭新目标。

走进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曹洼小学五年级的英语课堂,老师面对台下学生授课的同时,也通过在线课堂为远在近40公里外的石碑小学学生同步授课。“借助网络在线课堂,曹洼小学为偏远乡村学校化解了专业教师短缺难题,同时也享受到了城里的优质教育资源。”曹洼小学校长殷彩玲说。

如今,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全国已是常事。近年来,为了打破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困局,让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我国大力推进“教育+互联网”发展,启动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建设“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让乡村的孩子也能零距离接触优质教育资源,大大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育人水平。

“国家为推进‘教育+互联网’发展、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做了大量工作,这些工作深入实际、扎实有效,值得充分肯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副组长周洪宇相信,“在‘教联网时代’,中国教育将通过信息技术的有力加持与赋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更加优质的人力资源、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撑”。

教育公平为每个孩子点亮人生

2018年3月,为找回失学的王雅婷等三姐弟,甘肃省康乐县教育局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杜明发、马集小学校长马德英和胭脂派出所干警丁志俊3人组成“劝返小分队”,从康乐县出发跨越5000公里将孩子成功劝返。复学后,“孩子们特别珍惜读书机会,学习上不用老师费心,大姐还当上了班长。”班主任马香花欣慰地说。

近年来,在“控辍保学、一个都不能少”的精准兜底下,曾经濒临失学的孩子们得以重燃求学梦。

在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的奋力攻坚下,2021年,小学净入学率超过99%,初中毛入学率超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到95.4%。

斐然的数字背后,是党和政府对教育的关心和重视。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出台20多项涉及学生资助的政策,建立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全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特别是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20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许多曾失辍学的儿童因此改变命运。

在基础教育历史性地解决了“有学上”问题之后,我国不断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在教育公平上迈出更大步伐。

2015年12月,教育部等部委联合印发《“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实施方案》,从对口支援省市和教育部直属高校附属中小学选派800名教师进藏支教。安徽省“组团式”教育援藏队员、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校长李敏就是其中一员。在援藏教师的帮扶下,西藏中小学学生综合素质和文化课成绩显著提高。“去年高考,学校重点本科上线率达15%。”李敏语气中充满骄傲。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大力开展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重点扶持和解决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以及“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区域教育脱贫攻坚问题,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宋才发教授指出,“这些重要举措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进城务工人员一直是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即希冀通过打工改变自己的生活,也盼望着能为下一代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

去年9月,在贵州省安顺市务工的王凤琼终于消除了心头的愁云:得知当地西秀区出台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能在本地入学的政策后,她在西秀区教育局公众号上提交了申请,很快,小儿子便收到了安顺市第五小学的入学通知书,再也不用独自回老家上学。

近年来,通过坚持“两为主、两纳入”,健全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得到切实保障。

2021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和享受政府购买民办学校学位服务的占比达到90.9%,与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90.4%)大体相当。

“正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解决随迁子女就读的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才产生了显著的效果。”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

补短板、增机会、促公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义务教育在保供提质促公平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亿万孩子得以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强国伟业的教育根基进一步筑牢。

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美好期盼,努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十四五”时期,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必将阔步走向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开好局、起好步,奋力擎画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新蓝图。

中国网母婴频道是中国网的重点频道,专注于广大孕期和哺乳期的母婴的身心健康,宣传育婴行业的最新咨询和动态,科普权威的孕婴知识,促进母婴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品牌合作:孟女士 13261637563
纠察热线:010-88828222
投稿邮箱:myzg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