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巾帼就业工厂”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甘肃省临夏州妇联严把工厂认定关口,把一些不符合“巾帼就业工厂”认定要求的企业予以退出,及时纳入一些符合要求的企业。通过近几年的运行,临夏州“巾帼就业工厂”有效解决了农村妇女的后顾之忧,入厂务工成为确保低收入妇女实现稳定就业、稳定致富的主要载体和途径
“21个车间因经营管理、诚信等不符合认定要求,按照相关程序退出‘巾帼就业工厂’,对新建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开展联系服务对接工作。”
日前,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从甘肃省临夏州妇联了解到,近年来,临夏州妇联认真执行省妇联“巾帼就业工厂”建设标准,在统筹推进全州“巾帼就业工厂”建设中狠抓“巾帼就业工厂”建设管理,有效发挥就业工厂在促进妇女就业方面的作用,着力提升就业工厂吸纳就业和带动致富能力,在乡村振兴中释放了“她力量”,提高了农村妇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打造具有代表性的“巾帼就业工厂”
记者了解到,临夏州就业工厂最初建设时有42家,后发展为76家。但部分工厂在运行中出现了一些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临夏州妇联为了打造优质的“巾帼就业工厂”,及时对这些工厂进行动态调整,严把认定关口,将不符合“巾帼就业工厂”认定要求的企业予以清退,并及时纳入符合要求的企业。
近年来,临夏州妇联着眼于打造具有代表性的“巾帼就业工厂”,各县市妇联在“巾帼就业工厂”用工、技能培训、素质提高、培树典型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帮助“巾帼就业工厂”改进管理措施,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州妇联把“三八红旗手”评比表彰、“双争活动”等活动与“巾帼就业工厂”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扎实开展“巾帼就业工厂五个一”活动,及时总结成功经验,以点带面推进全州“巾帼就业工厂”全面发展。
“我是美术专业毕业的,大学毕业后自主创业,在州妇联及人社部门的支持下,我成立了‘巾帼就业工厂’,还开办了一所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非常感谢妇联组织为我们提供的平台和机会!”一家“巾帼就业工厂”负责人解娟告诉记者。
“巾帼大讲堂”成为凝聚人心的课堂
“我是‘巾帼就业工厂’的一名主管,管理着四五十名妇女,主要做手工编织、刺绣工作。姐妹们赚到钱了,也更自信了!”采访中,一名叫郑麦麦的女工高兴地告诉记者。
郑麦麦是临夏州东乡县一名东乡族妇女,几年前,在当地妇联组织的动员下,郑麦麦参加了手工编织、刺绣技能培训,后来进入东乡县一家“巾帼就业工厂”上班,经过几年的锻炼,她不仅成为工厂的业务骨干,还担任了工厂妇联组织的负责人。
临夏回族自治州是个多民族聚集地区,当地人观念比较保守,阻碍了一些妇女走出家门就业增收。为此,临夏州各级妇联发动妇联干部、执委走千家万户,动员妇女到就业工厂务工,郑麦麦就是众多受益女工中的一员。
针对一部分新入厂女工不适应企业管理模式,出现人员流失的情况,州妇联争取到东西协作资金,在全州开展“巾帼大讲堂”走进“巾帼就业工厂”活动,帮助女工适应工厂生产生活方式,鼓励她们用勤劳的双手改变生活。目前,“巾帼大讲堂”“周末学堂”等已形成常态化模式,成为凝聚人心、激励妇女在“巾帼就业工厂”稳定务工的好办法。另外,现有就业工厂也实现妇联组织全覆盖,成为企业管理的好帮手。
“工厂成立妇联组织后,我们的生产管理工作多了一个抓手,能够更好地了解女工的所思所想,调动女工劳动积极性。”一家“巾帼就业工厂”负责人李百哈告诉记者。
“巾帼就业工厂”解决种田、赚钱、照顾家庭三方矛盾
“工厂离我家很近,有些活儿还可以拿到家里去做,这样既能照顾到家里,又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采访中一名女工告诉记者。
通过几年的运行,临夏州“巾帼就业工厂”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帮助农村妇女实现就近灵活就业,解决了她们的后顾之忧,让她们“挣到了钱,管住了家,守住了娃”。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巾帼就业工厂”在享受到政策扶持的同时,也积极履行企业责任,回馈社会。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帮扶困境妇女儿童等工作中,有23个工厂共捐助资金、物资价值达309万元,展现了企业的担当。许多妇女在工厂中不但学到了一技之长,也开阔了眼界,接受了先进的文化和思想理念,她们积极配合移风易俗工作,带头参与“两癌”筛查,成为妇女群众中的先进分子。
“临夏州的‘巾帼就业工厂’在发展中不断探索、调整、积极适应市场,不仅解决了当前低收入妇女就业增收的迫切需求,提升了她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释放了‘她力量’,使妇女成为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发展的一支崭新力量。”临夏州妇联主席马彩霞表示。
据悉,目前临夏州的76个“巾帼就业工厂”中,州县两级财政资金建设62个,东西协建8个,巧手基地转化6个,共吸纳妇女3927人,其中低收入妇女2326人。三年来,州妇联累计争取省妇联奖补资金370万元,对36个就业工厂进行奖补。争取省妇联培训资金34万元,开展“巾帼车间骨干培训班”,共培训工厂骨干39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