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约占人口的千分之一。发病时脑部病灶部位产生高频率的异常放电,导致大脑皮质发生病理性异常兴奋。通过使用药物来控制其发作,是治疗的主要手段。约有半数的患者发病年龄在20岁之前,男多于女,与遗传因素相关。由于患者神经系统功能不稳定,容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情绪不稳,惊恐紧张,饥饿劳困,声、光、热效应,以及变态反应都能诱发。对于儿童来说,频繁发作常会造成智力损害。其实,癫痫并非无药可治,只要用药得当,70%以上的癫痫发作可以得到控制。癫痫虽然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但由于其发作形式分为好几类,患者的身体状况也各有不同,因此要做到用药得当,就要根据不同的发作类型选对药物。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几种不同的发作形式:
大发作也叫强直—阵挛性发作,是最常见的发作类型。其表现是突然意识丧失、两眼上翻、牙关紧闭、大小便失禁、面部苍白或青紫,全身抽搐约几分钟后自然停止,口吐白沫或血沫(舌和口腔黏膜咬破时),最后肌肉松弛,神志逐渐清醒。小发作也叫失神发作,主要见于儿童与少年。发作时有短暂的意识丧失、突然中止原来的活动、中断谈话、面色苍白、双目凝视、无神,既不跌倒,也不抽搐。发作不超过30秒,突然停止,恢复清醒。
简单部分性发作又称局灶性发作。是不伴有意识障碍的运动、感觉或植物神经症状的发作。常见于一侧肢体远端如手指、足趾或一侧口角或眼部阵挛,持续数秒至10秒后自然终止,或手指、足趾、口角和舌部的发作性麻木感、针刺感、触电感等。
复杂部分性发作又称精神运动性发作。可表现为幻觉、内脏感觉异常(如自感腹部或胸部有一股热气向头部方向上升)、记忆障碍、恐惧、焦虑、不安、强迫思维、妄想等。
了解癫痫不同的发作形式之后,癫痫患儿就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了。大部分癫痫患儿需要长期治疗,服用药物的时间一般为数年,在用药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才能够更好地控制和治愈疾病。
一、注意合理选药癫痫发作类型不同,药物的选择也不一样。如果用药不当,有时甚至适得其反。临床选择药物,主要根据发作类型、药物的副作用、患者的年龄以及既往的药物过敏史、价格等来确定。原则上,全身强直、阵挛发作,首选苯巴比妥或卡马西平,其次可选丙戊酸钠、拉莫三嗪等;失神发作,首选丙戊酸钠或拉莫三嗪,其次可选氯硝安定等,苯妥英钠可加重失神发作,不能选用;简单部分性发作,首选卡马西平或苯巴比妥,其次可选用(苯妥英钠、扑米酮)丙戊酸钠、托吡酯等;复杂部分性发作,首选卡马西平,其次可选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等;肌阵挛和失张力发作,首选丙戊酸钠或氯硝安定,其次可选用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应该根据癫痫的类型选用药物,选好之后,要连续正确服用,至少1~2周才能判断有没有效果。不要以为服了药就会见效,不然就是药物疗效不好而自行改药和停药。
二、注意长期用药抗癫痫药物必须长期、不间断、定时、定量服用,不能随意或频繁更换药物,一般至少要服用2~3年,有时需3~4年甚至更长时间,直至发作已完全控制,脑电图正常方可逐渐减药。停药时间,一般要求在半年内逐渐减少,直至完成。
三、注意调整剂量儿童癫痫的治疗应该根据个体化、动态变化原则调整剂量,千万不能教条,应该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机动调整,如月经期的女孩应该在经前和行经期适当增加剂量,若遇到促发诱因后也应适当增加剂量。如果停药时正值青春期,要适当延长吃药时间。在用药过程中,用药剂量要随儿童体重增加而增加。
四、注意遵医嘱癫痫病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治疗用药要系统完整。未按医嘱服够剂量是癫痫复发的常见病因。突然停药可引起癫痫持续状态。有时发作控制一段时间,患者以为疾病已经痊愈自行停了药,后癫痫复发即使再服用原量,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很好地控制发作,故坚持治疗十分重要。有时白天忘记服药,可在晚间补足,使每日剂量保持恒定,以维持稳定有效的血药浓度。即使服用中药或伴发其他疾病,也应征得医生同意才能改变治疗方案。有极少数患儿发作次数稀少,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很短,可以继续观察,暂时不用药物治疗。
五、注意生活管理在用药过程中,家长要做好患儿的生活管理,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用药以后的药物反应以及患儿的心理状态等情况,照顾好患儿的饮食生活起居,积极避免各种各样的诱发因素,尽量控制患儿看电视、玩游戏、上网时间;避免过度劳累、精神过度紧张兴奋;注意患儿的安全,尽量避免到危险的地方去;季节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尽量避免感冒发热;调节饮食,避免过度饥饿或者进食过饱等。管理好患儿的生活,能够减少癫痫的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减少药物剂量。
六、注意定期复查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对儿童身体会产生副作用,常见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血液系统的影响,包括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或贫血,就是对血液细胞的损害;二是对内脏的影响,常常是肝、肾功能的改变;三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另外,消化道的刺激也较常见,如恶心、呕吐、腹痛。用药过程中,家长要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情况,遵医嘱带孩子到医院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
(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科:刘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