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践行“文艺惠民、文艺为民、文艺乐民”文艺志愿服务宗旨,广州文艺市民空间“青春‘艺’起来”第五场活动在广州文艺市民特色空间(珠江钢琴创梦园)成功举办。本场活动以“如戏青春舞动芳华”为主题,邀请广州市戏剧家协会会员、广州话剧中心演员孙博,广州市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广州广电传媒集团品牌推广中心副主任李婷婷以及广州市舞蹈家协会会员、广州歌舞剧院首席舞者庞冠宇,分享个人艺术经历与创作思考,并在现场进行精彩的作品展示及文艺表演。
本次活动由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州市荔湾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州文艺志愿者协会、珠江钢琴创梦园联合主办,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广州市荔湾区委员会、广州市戏剧家协会、广州市电视艺术家协会、广州市舞蹈家协会协办。广州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陈永亮,广州市文联组联部、广州市荔湾区文联、珠江钢琴创梦园等相关单位负责同志以及相关协会会员、文艺爱好者共百余名观众参加了活动。现场气氛热烈、精彩纷呈。
不忘初心用热情浇灌青春之花
孙博出身于体育世家,但从小就对文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介绍道,“小时候,我特别爱听广播、电视里面的相声表演,父亲发现了我的兴趣,就带我接触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上大学之前,我爱上了戏剧表演,觉得这是可以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从同济大学表演系毕业后,孙博出演过《望》《麦克白》《南越王》《俄狄浦斯王》《大道》等数十部话剧,还曾获得广东省青年戏剧演艺大赛金奖,在演艺之路取得了优异成绩。
谈及舞台剧与影视剧两类不同艺术形式对演员的要求,孙博认为,“这如同左舵车和右舵车的差别,两者切换刚开始会不适应,但归根到底都是需要我们掌握开车的技能。表演也是这样,无论何种形式,‘声台形表’终究还是最根本的要素。”
而对孙博来说,要不断提升自己“声台形表”等方面的艺术水准,必须做到两点:“一是不忘初心,清楚知道我为什么做这个行业、为什么而努力;二是要知道表演这条路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在不断地探索中寻求点滴的进步。”
深入生活用笔墨展现城市之美
李婷婷从事一线采编工作近二十年,多次参与各类重大新闻的采访报道工作,也曾连续多年获得广东省、广州市新闻报道先进个人称号。回忆这些年的工作经历,她说:“近二十年里,我见证了广州的巨变和时代的发展,一个个鲜明的形象让我时刻感到丰富且充盈。”
这些年的工作经历,也使李婷婷对记者这一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体悟。她认为,记者最重要的特质就是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我们要有同情心和同理心,站在不同对象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还需要不断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了解各行各业的知识,深入到社会生活当中去。”
近年来,李婷婷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了品牌管理与推广当中,在城市形象宣传等领域做出了许多实绩。这同她在记者岗位上养成的良好习惯、积累的丰富经验密不可分。她认为,宣传推广城市形象就是把老百姓感兴趣的信息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转化出来。“我们首先要清楚老百姓最感兴趣的东西,这正是传播的关键。”李婷婷说道。
深耕传统用舞蹈展现中国气派
庞冠宇2013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现为广州歌舞剧院首席演员,所参演的作品曾获得荷花杯舞蹈比赛当代舞金奖。谈及这些年的从业感悟,庞冠宇分享道:“借用电影《一代宗师》里面的一句台词,我在舞蹈里可以‘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发掘到了人生的无限可能。”
庞冠宇曾在广州歌舞剧院出品的现象级舞剧《醒·狮》中担任主角。他介绍道:“这部舞剧融合了南拳、南狮、英歌等众多民族文化元素,具有鲜明的岭南特色,同时也是典型的中国故事。”为了演好角色,庞冠宇认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除了‘吃透’剧本中的文化元素,还要结合南狮、南拳、英歌的特点进行形体训练,更深入地走进角色。”
而这部作品的“爆火出圈”也让庞冠宇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正如他在现场所说的:“创新需要根植在身后的文化传统之上,根深蒂固才有可能枝繁叶茂。”
在随后的表演展示环节,三位优秀青年文艺工作者代表各显身手。孙博表演了一段话剧独白,内容极具戏剧张力,随后的快板表演更是生动有趣,语言功底扎实。李婷婷的讲解也让大家对新媒体传播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庞冠宇则演绎了一段自己的原创舞蹈剧目,感染力十足,震撼全场。三位青年文艺工作者展示的内容丰富精彩,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活动最后,三位优秀青年文艺工作者送出寄语与广州青年文艺爱好者共勉,号召更多年轻人加入他们的行列之中,为传承岭南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广州优质城市形象贡献更多青春活力。“热血的青春自带光芒,让我们以艺为媒,一起跳一支名为理想的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