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讯入夏以来,益阳市气温偏高,降水量明显偏少,加之连日来高温酷热,蒸发量大,局部地区抗旱保收任务艰巨。
“眼下正值双抢尾声,播种早的一季稻很快进入水稻抽穗杨花、形成产量的关键期,需水量巨大,灌溉任务艰巨。”沅江市黄茅洲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担忧的说。
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田间指导农户。周青华摄
沅江市黄茅洲镇水稻播种面积达9.55万亩,持续干旱少雨,严重影响水稻生长。根据初步统计,全镇水稻受干旱影响面积达到4.8万亩。面对当前严峻旱情形势,黄茅洲镇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通过“疏、提、拦、蓄”全力做好水稻生产抗旱保收工作。
早在6月份,镇党委书记沈超靠前指挥,结合人居环境整治,组织16个村(社区)调集人力机械,全线疏理镇域内主要渠道的水葫芦、杂草等200km,确保了水源引流到低处汇集,聚少成多,解决部分低田的水源需求。
合理调配涵闸,开启抗旱机埠,引外河水“提”高沟渠水位,保障有效灌溉。3台220kw机组每天可提水28.8万立方,连续开机,组织发动群众疏理田间末级渠系,保障有效灌溉,累计提水满足农田生产需求。
分区“拦”水,科学调度水源。因黄茅洲镇地势西高东低,需先保障高地用水,分管领导及时调度镇内主要渠道闸门,分区计划调度水源,为农田生产提供稳定的水源。
合理“蓄”水,留足抗旱用水。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开机提水和人工增雨时机,千方百计增加蓄水量,对镇内沟渠管道和大小池塘清淤、堵漏、加固,确保正常蓄水备用,增加可用水量。
据了解,为优先保证水稻抽穗扬花期灌溉,保障生育敏感期的水稻生理需水,及时指导大户和农户们采取灌跑马水的办法,近段来镇领导分片包干,深入田间300余人次,分发抗旱资料2.8万余份。(张文初 曹靖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