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成不了大道,那就做一条小径;如果你成不了太阳,那就做一颗星星……”在广西桂林恭城县新街村平安希望小学,一群孩子正端坐在课桌前、大声地朗诵着席慕蓉的诗歌《做最好的自己》。支教志愿者张军兵站在讲台上,借这首诗歌告诉这些乡村的孩子:“成功还是失败,并不取决于你所做事情的大小,做最好的自己。”透过那些稚嫩的脸庞,张军兵仿佛感受到鲜活的生命力从一双双亮亮的眼睛里不断迸发出来。
这种闪闪发光的瞬间,不仅在张军兵的课上,也在许许多多平安教育公益的情景中闪耀。在中国平安的持续努力下,心怀梦想、努力向上生长的乡村孩子获得越来越多关注,平安也在为他们开拓超越乡村和课堂的视野,帮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带领乡村孩子“走出去”看世界
今年7月,9岁的美朵卓嘎迎来了一个不一样的夏天。她是牧民的孩子,生活在西藏那曲的草原上。这个暑假,美朵第一次走出雪山,跨越4500米的海拔和4500公里的距离,从摩托车换皮卡车、再搭乘飞机,去到北京参加“2023平安希望小学科技夏令营”。
就像平行时空里的一道光,这个夏令营照进了美朵日常生活的缝隙,也照亮了她的整个夏天。在这里,美朵邂逅了一个又一个“第一次”:第一次坐大巴车和飞机,第一次看见红绿灯,第一次吃烤鸭,第一次看到战斗机、长征火箭和火星探测车模型,还有比牧区帐篷还要高的恐龙骨架……
美朵在体验操控无人机
像美朵一样来到这次夏令营的,还有来自新疆、内蒙古、山西、山东等全国各地26所平安希望小学的百余名师生。他们走进科研科教场所,在中国航天博物馆体验“征途是星辰大海”的航天激情,在中国航空博物馆感悟国防装备的力量,还参观京东物流、方正字体等高新技术企业,了解科学技术怎样应用在生活中……
除了举办科技夏令营,今年,平安还升级开展“科技燃梦·科技型企业开放日”主题活动,带领约200名热爱科学的青少年走进了科大讯飞、中国移动、宇通客车、比亚迪、美的楼宇科技、航利6家国内各领域知名头部科技型企业,通过参访研学,点燃了青少年们对科学创新的热情,让科技强国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在四川航空科技馆,孩子们了解到轰6—轰炸机、歼—7战斗机等不同型号飞机的特点和功能,还进入了图—154客机驾驶舱,体验了一把当客机驾驶员的乐趣。“空天一体协同作战体系,还有战机飞行员模拟装置体验,真的太酷了!未来我想成为一名保家卫国的战斗机飞行员,翱翔在祖国的蓝天上。”从驾驶舱下来后,一个孩子兴奋地说道。
近年来,中国平安聚焦科技素养教育,组织丰富多彩的公益夏令营活动,为乡村孩子提供场景化、沉浸式的研学机会,通过拓展公益基金会、企业、高校等多方合作机制,引入最有效资源,引导孩子们用实践探索的方式认知世界、感悟成长。
走出课堂、走进实践场所,不仅能够激发乡村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填补了乡村学校素养教育的空白。孩子们对广阔世界的认知不再苍白,而是随着足迹的延伸飞出了书本,将脑海里光秃秃的想象,变成了一片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的森林。
走进乡村,看见孩子的真实诉求
看见,就是改变的开始。然而,在很多人“看不见”的地方,许多乡村孩子努力生长着,却从未离开过脚下的那片土地。平安支教志愿者主动走进去,把来自城市的资讯与知识输入乡村的课堂,也让无数乡村孩子拥有了“被看见”的机会。
广东省阳春市八甲中学,今年在平安的援助下,重建使用了20年的泥泞操场,换上了新跑道、新球场,组建了校篮球队,平安支教团队又为这里的学生带来了心理健康课程。
“我们原本准备的心理课程主要为面对挫折、控制情绪方面内容,但是经过和学校沟通,我们在出发前临时修改心理课教案,直到正式上课前也在不断调整备课。”支教老师彬彬说道。她通过学校得知,大部分孩子为留守或单亲家庭,有的甚至是孤儿,部分孩子小学基础没有打好,上了初中学习更加吃力,逐步造成了他们的自卑、敏感加剧。因此,她通过特别的心理课,教导孩子们“学会如何爱自己”,在他们心中埋下自信、自爱的种子。
彬彬老师在给孩子们上心理课
针对孩子的实际需求,对支教课程进行创新,平安支教不断焕发新活力——在广东韶关市乐昌三溪镇平安希望学校,平安支教团队就邀请到中国非遗手工传承人黄木英,将手工扎染技艺带到孩子们面前。
绘图、扎花、煮布、染色、固色、拆线、晾晒……当独特的“平安橙”逐渐爬上白布,显现出斑驳灵动的图案,孩子们也在这节新颖的橙色创意课中亲身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黄木英和孩子们展示扎染作品
橙色创意课,是2023年平安支教团队在各地平安希望小学推出的创新课程。从橙色折纸课、橙色美术课,到橙色摄影课、橙色科技课……这些以橙色为主题的课程不仅培养了乡村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同时也为平安教育公益的底色涂抹下了最好的注解——平安橙,是温暖,是欣欣向荣,是精益求精的执着,也是细水长流的隽永。
孩子们放飞橙色纸飞机
在遥远的“中国冷极”——内蒙古根河,平安的温暖已经延续了16年。今年,支教志愿者林长森给金河镇平安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展示了水火箭、室内薄膜机、手掷泡沫战机和无人机,他是呼伦贝尔市科技馆模型工作室的教练员,带领孩子们观察飞行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情;在根河阿龙山小学,科普作家李维阳带领孩子们揭秘鲸的起源和演化,并连线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张劲硕,科普驯鹿有关知识,让孩子了解身边这种熟悉的动物。
林长森带孩子们做水火箭实验
从祖国最北方的内蒙古根河,到最南方的广西桂林,平安支教的足迹依然遍及大江南北,截至12月,2023年平安支教行动对口帮扶71所平安希望学校,共计招募支教队伍206批次,志愿者1167名,完成4052节支教课。也有许多年轻的志愿者加入,让支教课堂与时俱进,满足乡村孩子不断出现的新需求。
10月初,一队朝气蓬勃的支教“新兵”走进广西桂林市恭城县新街村平安希望小学,他们虽然是第一次支教,却花了2个月进行准备,精心设计的课程受到全校师生的喜爱。他们之中,有地理知识丰富、亲和力满满的帅气哥哥;有曾在海外留学、见多识广的酷飒姐姐;有具备资深艺术指导经验的美术老师……他们以自己做榜样,鼓励孩子们走出去看世界;他们5天家访20次,摸清困难学生家庭情况;支教结束后,他们所在平安成员公司又拟定长期资助计划,将对部分困难学生进行7~12年的资助,直到帮助他们上大学。
支教老师在去家访的路上
通过源源不断地将支教力量送进乡村,同时探索新动能、新思维,平安帮助乡村一隅的孩子和广阔世界建立起更深刻的连接,不仅是资源的连接,更是心灵的连接,是希望的连接。
持久的注视,真实的连接
三十而立,不负盛年;百年育人,道阻且长。
乡村教育公益,始于看见。三十年前,中国平安与希望工程结缘,开始落实平安希望小学建设项目。在实地考察的第一站安徽六安,调查组就看到了被水灾冲毁的校舍,也看到了不通电、用拼凑的破木板当课桌、却挤满了80个孩子的乡村教室,更看到了那些孩子的纯真心灵和对上学的无限渴望……
2007年,中国平安启动支教行动,几乎每一年,志愿者都如星火燎原般从四面八方出发,将音乐、美术、体育、科技等课程带往全国各地的乡村学校。针对短期支教时间有限、教学效果欠佳等问题,平安采取了“接力”的应对模式——志愿者结成队伍,一批接一批地去到某所学校支教,前一批的老师会详细记录课程进展和学生情况,交给下一批老师。一篇篇支教记录,都是平安志愿者扎根乡村、砥砺基层教育的真实所见所感。
随着一批批支教志愿者的奔赴,更多乡村孩子拥有了“被看见”的机会,那些存在于乡村教育中的深层次困境也更加清晰:师资力量的薄弱、教育资源的持续匮乏、素养教育惊人的空白、亲情陪伴的缺位等,即便物质层面逐步实现脱贫,但乡村孩子与外面的广阔世界之间,仍然有着巨大的鸿沟。
在持续“看见”的过程中,中国平安不断为乡村教育赋能,让无数孩子拥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至今为止,中国平安已在全国援建119所平安希望小学,围绕科技素养、文学素养、体育素养、心理健康素养提升,以硬件维护、课程支教、远程培训、夏令营、奖学奖教金等方式,打造平安教育公益“五大工程”,输送11721名支教志愿者,支教服务时长总计43.8万小时,并逐步实现了教育公益行动的迭代升级。
乡村振兴时代,乡村孩子正在摆脱被定义的身份,以真实、独特的面貌,进入世界的视野,获得注视、理解和关照;这些孩子也通过平安搭建的平台,用自己的方式看见世界、走进世界、拥抱世界。
当孩子们哭着向支教志愿者诉说自己的心事,志愿者用一个个温暖的拥抱,告诉孩子们,他们始终被这个世界关注、被爱着。
当孩子们在纸上画下太阳和向日葵、放飞一架架橙色的小飞机、运用扎染技术让绚烂的橙色在白布上肆意绽放……不仅向上生长的动力被激发,平安支教的温暖也得以具象化,被铭记、被表达、被演绎。
这种非标签化的、真实的连接,在平安持续的探索和突破下,不断焕发着新的光彩与活力。
过去三十年,与希望同行;未来三十年,继续与希望同行——平安教育公益的长跑才刚刚“开始”。而横在乡村孩子面前的,将是一片更广袤的旷野。未来,中国平安将继续前行、探索,为乡村孩子与广阔世界搭建更坚实的桥梁。
广西马山县林圩镇合理村平安希望小学师生创作“与希望同行”主题作品,画布宽28米,高1.5米,表达了中国平安和乡村孩子们携手追求美好明天的愿望。(平安产险辽宁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