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民政局2023年扶持社会组织开展的服务项目—“幸福小院”,旨在从传统文化中和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入手,结合中关村地区的科技特色优势,通过沉浸式文化和人工智能科技活动,为少年儿童和社区居民打造可以常态化沟通互动的社区特色空间。
二十四节气在2016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对现代社会的生产、生活、生态观等多个方面都有很多启示和借鉴意义。
“幸福小院”项目把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田园自然、科技元素带入城市社区,以其公共空间的营造促进大家自我认同、自然而然融入社会交往、打破邻里之间的隔阂,搭建社区常态化议事和活动空间的同时,把自然科学和大国重器科技中快乐的种子,种在孩子们的童年。
院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理想的“院子”,鲁迅笔下院子里的两棵枣树,老舍笔下庭院里靠墙的几珠小果树,我们希望的和亲友们在院子里露天烧烤、吹啤酒和唱歌儿,以及似乎永远飘着快乐空气的北京胡同。“幸福小院”的项目名字初衷即来源于此。
捏面人儿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这种指尖艺术,让其成为从前的孩子们重要的玩具和艺术启蒙,相比现代玩具乐高小人儿简单的圆柱脸和表情,面人儿简直就是无所不能。
兔儿爷是老北京的网红,兔儿爷文化,源于中华祖先对吉祥、祝福、平安、守护的美好期许,这些期许可以穿越古今、跨越地域,可以连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
“幸福小院”项目结合了传统的面人儿艺术,现代的软陶和北京文化网红ip兔儿爷,让大家在家门口儿就可以回忆起过去的美好时光:
自然造物的美好、大自然的色彩,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有机会和小伙伴共同体验这种快乐,来自高山的荞麦壳+传统纹样的布艺枕头制作体验,把大自然的味道带到身边陪伴我们。同时,大伙儿亲自设计社区的“幸福小院”空间:
接下来,小伙伴们就重任在身了,之后就是既让这个公共空间成为大家的议事活动空间,又让这个空间可以承载孩子们快乐的童年,成为一个充满自然神奇色彩和科技快乐的“小院子”,让孩子们和居民在玩儿中体验自然和人工智能科技的魔力。期待宝贝们的持续参与,创造我们共同的快乐:
“幸福小院”项目落地中关村街道科育社区和东里北社区,以上得到了创艺无限和阳春小镇团队的支持,项目还在持续中,欢迎关注项目后续空间营造和自然科学、人工智能科技相关的活动。
“幸福小院”项目,由北京安康厚德社区服务中心开发,致力于连结人与人、人与自然,基于科学和自然教育理念,在志愿者带动策划、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让大朋友和小朋友放下手中的屏幕,找寻传统、自然和人工智能科技的魅力,让城市美好的环境和便利的科技资源为大家赋能,从而探索人与人、人与社会更和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