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乌将铁路的煤炭专列驶向西北电厂,当吉林松原的散粮班列奔赴山东粮仓,当湘粤铁路的钢铁货运穿梭于两省厂区——铁路凭借大运量、高稳定、低成本的核心优势,成为大宗货物运输的“主力军”,以精准高效的运输服务筑牢民生保障线、激活工业发展力。
能源保供“不断线”,稳住民生基本盘。煤炭、电力等能源物资的稳定运输,直接关系百姓冷暖与社会运转。2025年以来,新疆铁路围绕“疆煤外运”1亿吨目标深化路企协作,将直通煤炭主要发运站点从18个扩至24个,日均装车达66列以上,截至10月22日疆煤外运量已达7590.43万吨,同比增长6.93%。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智能装车系统让整列煤炭装载时间从240分钟缩减至120分钟,误差率从3%降至3‰,全流程无人化操作大幅提升运输效率。前三季度,国家铁路发送煤炭达15.53亿吨,其中电煤10.56亿吨,确保直供电厂存煤保持高位,用稳定运力守护万家灯火。
粮运通道“加速度”,筑牢粮食安全网。粮食运输的高效畅通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2025年11月,吉林首趟山东方向散粮专列从松原站启程,满载3500余吨玉米直奔山东沂南站,采用“整列请车、整列装车、整列挂运”的集约化模式,运输时间较以往缩短2至3天。这种“一站直达、快装快运”的绿色通道,在东北秋粮外运高峰期发挥了关键作用。依托铁路网络优势,前三季度国家铁路粮食发送量同比增长10.8%,从东北粮仓到南方市场,从产区仓库到消费终端,铁轨搭建起粮食流通的“黄金通道”,让“米袋子”供给更有保障。
工业物流“降成本”,激活产业新动能。铁路运输的规模化与经济性,为工业企业降本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湘粤两省,铁路部门针对广东发往湖南的金矿、粮食和湖南运往广东的钢铁、化工等货源特点,精准推出适配物流产品。合肥至广东的快速班列以300元/吨的价格提供“门到门”服务,成本较公路汽运更低,而铁路单趟数千吨的运量优势,能降低30%的运输成本。通过发展物流总包服务、完善铁水联运“一单制”,前三季度铁路签订物流总包合同13.6亿吨,铁水联运集装箱货物发送量同比增长16.9%,为制造业供应链稳定注入强劲动力。
从能源保供到粮食运输,从省内流转到跨区调配,铁路以运输“大动脉”的担当,让大宗货物运输更平稳、更高效、更经济。这背后,是运输组织模式的持续创新,是智能技术的深度赋能,更是铁路服务国计民生的不变初心。随着货运班列线路的不断拓展与多式联运体系的日益完善,铁路必将为大宗货物运输提供更坚实的保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