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临清市新华路街道深入践行“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创新融合“信用+政务公开”理念,通过机制重塑、科技赋能和服务升级,构建起标准化、智能化、便民化的政务公开新格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截至2025年8月,街道政务服务事项线上办理率达95%,群众办事满意度连续三年保持98%以上,先后获评全国卫生乡镇、平安山东创建示范活动表现突出的街道、山东省农业产业强镇、省级医养结合示范街道等多项荣誉称号。
机制创新:构建“信用+公开”标准化体系
新华路街道以制度建设为基石,率先出台《新华路街道全面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将政务公开与信用管理深度绑定,形成“双轮驱动”治理模式。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推行“四个一”服务机制(一厅式办公、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结),设置了25个服务窗口,涵盖民政、人社、医疗等162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明确信用信息采集、公开范围和奖惩标准。
在主动公开方面,街道通过临清市政府网站、辖区社区宣传栏及“美德信用临清”平台,实时发布群众关切的政策文件、民生项目进展等信息,2023年累计主动公开信息154条,2025年新增监控系统、水利设施等公共建设项目招标公告12项,确保行政权力运行全程透明。针对依申请公开,街道设立207办公室专职受理点,提供当面、信函、网上申请三种渠道,2024年以来办结率达100%,平均响应时间缩短至3个工作日。
科技赋能:大数据破解“信息孤岛”难题
“以前办残疾证要跑3个部门,现在在街道窗口提交材料,系统自动比对数据,1周就拿到证了!”家住银河家园的马女士对街道“信用+大数据”服务赞不绝口。新华路街道依托政务大数据平台,打破残联、民政、医保等部门信息壁垒,实现“一口受理、并联审批”,审批材料压缩30%以上,办理时限平均减少50%。
街道还创新开发“信用积分管理系统”,为辖区13.78万居民建立信用档案,设置1000分基础信用分,根据政务服务参与度、志愿服务时长等行为动态加减分。例如,群众通过“临清政务网”查询政策、参与满意度评价可获信用加分,积分可在“爱心商家联盟”的48家商铺兑换生活用品,形成“查询-互动-激励”的良性循环。2025年,街道通过该系统推送个性化政策提醒5000余次,老年人养老认证、医保缴费等服务覆盖率提升至95%。
便民服务:24小时“不打烊”延伸服务触角
为破解“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痛点,新华路街道在便民服务中心设立24小时自助办理区,配备政务服务一体机,支持营业执照打印、社保查询、信用报告打印等23项高频事项“全程电子化”办理。桑树园社区居民邢先生通过人脸识别自助完成餐饮营业执照申领,全程仅用20分钟,无需提交纸质材料。
针对特殊群体,街道推出“信用+帮代办”服务,组建6支由专职信息员、党员志愿者组成的服务队,为老年人、残疾人等提供上门协助。2024年,街道通过该服务帮助40名就业困难群众成功申请公益性岗位,为200余户家庭代办不动产登记手续。此外,街道还在华润社区吸纳外卖员、货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作为“兼职网格员”,通过信用积分激励其参与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累计收集群众诉求320条,办结率达96%。
治理成效:小积分撬动大文明
新华路街道“信用+政务公开”模式不仅提升了行政效能,更激活了基层治理内生动力。通过信用积分与村(居)福利挂钩,群众参与环境整治、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显著提高,2025年辖区环境卫生投诉量同比下降40%,西胡村通过信用管理每年节省人居环境整治支出4万元。
在产业发展领域,葡香村依托信用积分制引导村民发展葡萄、大樱桃种植,打造“信用农产品”品牌,带动村集体增收20万元。新园社区更是凭借透明高效的政务服务和就业帮扶,获评第五批“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成为聊城市唯一获此殊荣的社区。
新华路街道党工委书记表示,下一步将深化“信用+秒批秒办”改革,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零跑腿”,并依托“融格聚网精治新华”平台,实现政务公开与社区治理、应急管理的深度融合,让“阳光政务”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鲜明底色。(周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