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母婴 > 教育 >

治理“陪读”需多措并举

发布时间:2022-09-09 16:39:43 来源:中国网母婴 作者:张学炬 责任编辑:代洪亮
分享到:

《中国青年研究》2022年01期刊发的《县域教育“供给-需求”匹配视角下母亲陪读研究》指出,陪读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对农民家庭和整个社会都带来了深刻而显著的影响。母亲陪读现象的兴起,本质上是因为县域教育供给与农民家庭教育预期、家庭分工、教育能力不匹配,农民家庭被迫做出家庭分工调整的结果。对于农民家庭而言,母亲陪读提高了家庭教育成本,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减少了家庭收入来源。对于社会来说,陪读将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束缚在家庭,加剧了社会教育焦虑和教育竞争。

正如作者所分析的那样,“陪读”不但增加了家庭的教育成本,而且,也增加了社会的成本,造成不少人力资源退出生产一线,导致社会的劳动力成本进一步提升,从而影响经济的整体发展。因此,消除“陪读”现象势在必行。为此,就需要多措并举。

要控制城镇学校招生的规模,量力而行。众所周知,由于城镇学校拥有优秀的师资,教学质量相对较高,吸引农村的学生“蜂拥而入”,而且,在农村形成一种攀比现象,不少家庭以孩子在城镇学校上学为荣,以在乡下上学为耻。这种现象导致城镇学校的生源急剧增加,规模一再扩大,农村学校的生源一再萎缩,规模一再缩小,并且,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但,城镇学校面对大批的生源,难以“消化”,供给势必跟不上,只能推给家长,从而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抑制这种现象,需要各城镇学校实行严格的就近入学政策,守好“入口关”。教育主管部门要做好督导和检查,对盲目招生现象加大打击的力度。

城镇学校当做好供给侧改革。创办让人们满意的教育,不只是提高教育质量,还包括优化各种设施设备,保障好学生的衣食住行等其它各种辅助问题。如,对于家远的学生,要提供好住宿服务,或者,安排公交上接送。既保障学生上好学,也为他们能上学提供各种便利。而这单靠学校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部门注入更多的真金白银,从社会层面上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做好师资均衡的工作。近些年来,教育均衡一直处于进行时,但,这种均衡大多都是硬件的均衡,而农村教育最需要得就是师资,最难得也是师资。这种“难”一方面是师资总量的不足,另一方面就是结构不够优化,如农村小学,语数外老师的数量基本可以,而其它学科严重不足。随着课后服务的全面实施,这种不足更加凸显。因此,教育需要建立起一种新的体制机制,为师资均衡提供保障。目前各地尝试的交流轮岗,虽然对均衡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交流数量少,轮岗时间短,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意义不大,作用有限。

加大师资培训的力度,创新培训的方式,提高培训的质量。农村学校吸引力差,关键是师资的教育教学生产力落后,难以满足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因此,必须想方设法盘活这批师资资源,为教师提质赋能。因此,师资培训必须及时跟进。然而,反观时下的教师培训零星化、功利化、大水漫灌现象严重,教师培不培一个样,参与的热情不高,积极性不强。这就需要组织方改善培训的方式,多些有的放矢,多些精准滴管,多打捞基层教师的声音,不能想当然。

总之,“陪读”虽然发生在教育领域,但,治理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树立起系统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意识,多措并举,全面发力。(山东省邹城市中心店镇老营小学 张学炬)

中国网母婴频道是中国网的重点频道,专注于广大孕期和哺乳期的母婴的身心健康,宣传育婴行业的最新咨询和动态,科普权威的孕婴知识,促进母婴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品牌合作:孟女士 13261637563
纠察热线:010-88828222
投稿邮箱:myzg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