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发病呈年轻化趋势。据统计,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每年新发病例约13.15万,占全世界的28.8%。但是,宫颈癌称得上是女性“最友善”的癌症,因为在所有的癌症中,宫颈癌病因明确最容易预防。但是宫颈癌早期和癌前病变阶段并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容易被绝大多数女性忽视。下面为大家科普一下宫颈癌相关知识。
癌前病变是指细胞发生了病变,即宫颈不典型增生,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有一个渐进的演变过程,时间可以从数年到数十年,一般认为这个演变过程经过这样几个阶段:增生、不典型增生(轻度、中度、重度)、原位癌、早期浸润癌,浸润癌。宫颈癌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后期可以出现性生活后阴道出血。因此,出现接触出血,要引起重视,及时去医院就诊。
宫颈癌的发生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HPV)持续感染相关,90%以上的宫颈癌伴有高危型HPV感染。HPV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病毒,已经鉴定的HPV病毒超过200种,75%以上的女性一生当中都会感染HPV病毒,大部分感染者在8-10个月后可以通过人体免疫能力清除,少部分(约5%)部分会在人体中长期存在,并导致细胞病变。但是,感染了HPV病毒也并不意味着就会得宫颈癌。因为两百多种HPV病毒中,目前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会导致宫颈癌有14种,被称为高危型HPV病毒。而且只有高危型病毒在体内持续感染,才会导致细胞发生癌变。
预防宫颈癌,关键是预防高危型HPV病毒感染。好在,市面上已经有了宫颈癌疫苗。宫颈癌疫苗主要是通过刺激机体产生HPV抗体并得到长期保护,实现预防HPV感染的效果。目前各国正在研究的HPV疫苗有多种,但已在全球上市的只有3种,分别是:二价、四价和九价疫苗。“价”的多少代表了疫苗可预防的HPV病毒种类。单从预防宫颈癌的作用来说,二价和四价是差不多的,因为两种都只盖了16型和18型两型,大约可以减少70%患宫颈癌的风险。至于四价多出来的6型和11型是低危型HPV,主要预防生殖器疣。
哪些人容易得宫颈癌?过早性生活、多个性伴侣、男性伴侣性乱史;早婚、早育、多产;性卫生不良导致长期宫颈炎;吸烟、长期口服避孕药;免疫缺陷与免疫抑制者;以上只要符合其中一项就是高危人群。不过,女性朋友们也不用太过担心,因为宫颈癌是可以预防的。宫颈癌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找出致病原因甚至有治愈可能的恶性肿瘤。目前国际最有效的宫颈防癌检查是TCT联合HPV检查。广大女性朋友应当主动参与到宫颈癌筛查中来,早发现、早治疗。预防宫颈癌,除了定期做宮颈癌筛查、接种疫苗,还可以从生活中入手,提倡晚婚、少育,开展性卫生教育,是减少宫颈癌发病率的有效措施。要提醒的是,凡已婚妇女,特别是围绝经期妇女有月经异常或性生活后出血者,应警惕生殖系统癌的可能。
平时要做到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尤其是饮食上,应该多补充β-胡萝卜素、维生素C、锌、硒、植物性雌激素等。因为β-胡萝卜素在体内会转化为维生素A,有助于保护免疫系统,明显增强免疫的作用。据科学家观察,宫颈癌患者血中β-胡萝卜素低,β-胡萝卜素摄入量低为宫颈癌危险因素。含β-胡萝卜素丰富的植物性食物是菠菜、油菜、莴苣叶和南瓜等,含维生素A多的动物性食物有动物的肝脏、鸡蛋等。
维生素C的补充也很有必要。现在,由病毒引起癌症的例子已越来越多,而维生素C可以抑制病毒所造成的伤害。科学家发现,维生素C有十几种增强免疫的作用。研究表明,维生素C与宫颈癌发病率有关,维生素C摄入量增加时,宫颈癌危险降低。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有菜花、白萝卜、土豆、小白菜、油菜等。锌和硒对免疫细胞的产生和功能发挥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体内锌和硒的水平过低会引起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易致癌,尤其是女性朋友,应该多吃牡蛎、鱼、瘦肉、动物内脏、蛋、牛肾、猪肾、虾、食用菌类等含锌和硒多的食物。另外,黄豆与其制品可补足植物性雌激素,植物性雌激素内含的异黄酮素、木质素都有抗氧化作用,抑制细胞分裂,能有效地阻止癌细胞侵犯或转移。
此外女性朋友在防治宫颈癌时,要避免走入3个误区。
第一、误当“宫颈糜烂”。人乳头状瘤病毒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早期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症状与老百姓讲的“宫颈糜烂”症状相似,如果不做进一步检查而盲目进行治疗,反而会延误病情;有些严重的“宫颈糜烂”是因为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造成的,需要观察治疗,预防发生病变。值得注意的是,轻、中、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是宫颈癌的最大隐患之一,但是因症状不明显、不影响正常生活而容易被忽视。因此,对“宫颈糜烂”要查清病因,进行正确而规范的治疗。
第二、不重视筛查。TCT检查对宫颈癌细胞的检出率为100%,同时还能发现部分癌前病变、微生物感染如霉菌、滴虫、病毒、衣原体等。TCT加HPV—HC2检查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女性宫颈癌筛查方法。因此,对于TCT检测结果异常,不可掉以轻心。定期检查,早确诊,早治疗,是防治宫颈癌最有效的方法。
第三、过度清洗。冲洗次数过于频繁,反而造成阴道的表皮脱落、粘连和损伤。黏膜表皮破损后,容易被病毒侵入。反复清洗导致阴道内环境破坏,病毒更易生根。反复冲洗的结果,使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加重。
(上海市浦东医院;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妇产科,赵应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