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4月11日讯 由济宁市博物馆和石嘴山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千古文明——贺兰山岩画专题展”在济宁市博物馆(文化中心馆)大厅拉开序幕。济宁市普育回民小学学生有幸参加了开幕式,不仅拓印岩画,而且观看了展出的80多件岩画实物、拓片和照片。这些文物生动再现了先民的生活场景和情感需求,是古代贺兰山区多民族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到“多元一体、休戚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原始物证,为小观众打开了了解西北游牧民族的窗口。
同学们在羊、牛、鹿三块石头前站立,听来自石嘴山博物馆的老师讲,“这是来自贺兰山的石头,距今有5000多年了”。他们抚摸着石块上的图案,仿佛倾听着远古的语言。老师示范如何拓印岩画。
同学们看得仔细,做得认真。步骤有条不紊。先观察岩画的位置;再喷水时,距离远点儿,喷出雾状;鬃刷和拓包锤打得要均匀。拓片越来越好了,同学们脸上洋溢着成就感。最后,拓好的作品,盖上红色的印章,每人手持一幅,在展厅前拍照,展示自己的收获。
展厅分为“远古足迹”、“岩画是文字和历史”、“无声的语言”三个板块,每个版块的作品都来自宁夏石嘴山博物馆。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着贺兰山岩画的纪录片。同学们站在展厅的墙壁下,凝望着墙上岩画的拓片,细细品味每一幅作品,想象着远古先民的足迹。“岁月失语,为石能言”。一幅幅羊马鹿等动物的画像,从遥远的贺兰山走来,从千年的岩石上走来,诉说着岩画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一个同学在展厅里大声朗读起“专题展”的说明文字,从前言读到结语,声音清晰又洪亮,仿佛在与历史对话。同学们徜徉在“千古文明——贺兰山岩画专题展”中,感悟先民的生活、想象和愿望,欣赏着一幅幅栩栩如生的艺术画卷。
这次活动是学校本学期“认识非遗传承,筑梦工匠精神”综合实践的一项基本内容,是一场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课。走进博物馆,体验岩画拓印,增强了同学们的历史感和爱国心。(李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