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约词是宋词的一大流派,具有细腻婉转、情志柔美、缠绵悱恻等特点,内容重视情感抒发,并在悲欢离合的人间交织中,以独有的含蓄手法构筑极富美感的意识空间,与中式的传统美学关联密切。
将婉约词与国风舞台设计相结合有相当大的可行性。从婉约词的发源来看,其始于民间及文人间的俗文学,主要为歌女提供唱词内容和为听歌对象提供声律体验、文辞香软、心理及情感的满足享受,本初功能就是用于市井酒畔之地的助兴娱乐。故而,其在古时诞生于乐坊,基因中便容纳了与乐曲相配、与舞美相合的重要功能。从婉约词的发展来看,其从俗工之词演变为士大夫之词,涌现出人生体验中真实的思想性与深刻的情感性,展现了人间荣苦、世间情爱、繁荣景象等主题,亦独具清韵缠绵的生活意趣和细腻秀柔的审美意境。故而,其在演变中塑造了大宋风采中精神的高度境界、情感的高度抒发,并且不落俗套,能够完成与国风舞台设计的文化元素对接与情节情感的共鸣。
国风舞台设计中需要容纳时间性,使观众产生时间现实性的联想,便可以沉浸式地进入具有古风古意审美环境,在古今交互中,体验到各个时间阶段的真实感受,感触到时间在单一舞台上变化流动的奇妙,用看的艺术代替说的直接,更能达成情感互动和内容再造的效果。而婉约词大量凝练了时间特征,无论是季节或晨昏的婉约浪漫表述,还是时光流转的追忆惆怅和特殊节日的丰富表达,都可以作为文化元素运用在舞台设计当中。
季节特征方面,周邦彦的《瑞龙吟》点出冬末春初的烂漫情景,如“褪粉梅梢,试花桃树”,以雅致含蓄的动词,描绘出一丝不舍和几点羞涩,以象征性的花形象地展现了面对季节转化的动容心切。这里的转化可以构建电子装置,譬如以电子化植物或抖动或零落的运动来完成季节的体验,并提取婉约词中的色彩韵律和动作节奏,“褪粉”是较浅的色调以徐徐消失的方式来展现,“试花”是铺陈展开式的弥漫与春意。“一帘风絮”体现了春日人景与自然景的交互,可以用较透明的屏风加以鼓风机吹动人造的薄羽毛拟造出飘絮飞扬的效果,并用屏风来控制飘动范围和呈现画面。另有春夏之接的场景,如“因风飞过蔷薇”,则可以兼用以上两种方式,或以蔷薇为主体呈现浮动的感觉,或以风为主体拂过将开放的蔷薇。初夏更有亭亭出水,圆润美好的景象,如《苏幕遮》中的“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可以用水域地台呈现出清澈的水面,3D投影而下立体的荷叶荷花,构成平面与立面结合的视觉层次,体现出荷举而上的生机趣味,并利于构成风中颤动的效果。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点明孟秋节令,寒蝉是天冷叫声低微的蝉,则需要置于冷色调或透视的灯光里,以体现出凄清冷淡的秋景氛围。除了上述的四季变化,各个月份也有对应的描写,尤其是欧阳修的十二首《渔家傲》,将十二个月份的风物依次展出,意味真实而悠扬,可以供舞台的意象来使用。
晨昏变化方面,婉约词中的晨景多表现好梦难寻,寂寞空泛的情境,以台阶、落雨和天明的组合来展示夜晚难度但终度的叹息,并升华到人生悲欢离合即来就来的叹息,如《虞美人·听雨》中的“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与《鹧鸪天·别情》中的“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运用到舞台设计中,光束灯可以先行聚焦成多重垂直的线条,在暗色背景下打造烟雨景象并形成落入台阶的投影,再随情节变化或演员的进入来展开为慢慢变亮的染色光,扩大舞台场景,构成天明却辽远的寂寥场景。昏景方面,有“幽阶一夜苔生”的转换,体现出萧寒的落空、落空的愁肠,一夜长出的苔藓便附在阶上,具有夸张性的情感加持和含蓄的借景延情,此处可以借用电子屏幕的升降台来映射苔藓生长的情境。柳永的《蝶恋花》中“草色烟光残照里,落日余晖”,体现远近交融的日落之象,云霭雾气缭绕于朦朦草色上,落日金光亦散落在缭绕的雾气间。自然光线可以被化为顶光的笼罩,并随着多面反射装置产生奇妙组合和运动形态,配合地面绿意和空中雾气,产生具有舞台艺术效果的可感日落光线。
特殊节日方面,婉约词中的节日描绘蕴含丰富的民俗民情和特定情愫,具有古风参考价值。而当今各个中国节日也需要对应的舞台设计,不能落于俗套,不应背离文化内涵。譬如《生查子》中的“花市灯如昼,张灯结彩”与《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都是对元宵之景的描绘,体现放花灯、挂灯的传统,并呈现出灯光交映星辰的繁华场景,展现出如繁花飘飞般的无边浪漫,是宋代浮华而内敛气息的审美表征,是宋时各阶层互融共乐的国泰民安。舞台设计中除了对元宵习俗场景的叠加,更需要组建出流光溢彩的震撼感,使那种宏观的宋式大美风韵和微观的“红莲”“芙蓉”(两者皆为对花灯的含蓄比喻)自然地流泻而出,以点至面地扩散开来,这里可以使用多开合大屏,即以270°代替传统的180°屏幕和虚拟现实技术,互相配合,呈现漫天灯华、满地光色的节日景象。
新媒体时代,技术和网络赋予舞台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加多元的传播途径,我们作为以后的文化创作者更要满足观众不断提升固有的审美期待的向往,满足对文化自信和讲好中国故事的要求,构筑具有古典美的沉浸式演播氛围和精品化内容。婉约词和舞台设计的结合不单单是意象与意境、形式与内涵、传统古风文化符号与当今演绎模式的融合,更是一种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态度,对开拓艺术的视野的坚持。(张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