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国外贸保持稳中向好态势,跨境货物运输需求旺盛,中欧班列累计开行已突破1万列,有力保障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单发到往返,从低频次到密开行。中欧班列从开始时的“蹒跚学步”,逐步成长为身强力壮的“小伙子”,飞奔在重新焕发勃勃生机的古丝绸之路上。从重庆到杜伊斯堡、从郑州到汉堡、从义乌到伦敦……中欧班列不断地“长高、变长”,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一条条移动的线段,成长为一张开放的网络,从一开始物流通道的功能到今天承担着引导产业聚集,打造亚欧产业新高地的新使命。
畅通经济带,共享发展红利。便捷的交通条件、健全的“八纵八横”铁路网是沿线各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提升经贸合作水平搭建连接的“桥梁”“纽带”。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下一项重要务实合作举措,中欧班列自2011年开行以来,成逐年上升趋势。如今规模化、常态化开行,不仅沿线各国贸易往来提供了强大支撑,更是完美地诠释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作用。
纵贯万里的中欧班列,依托新亚欧大陆桥和西伯利亚大陆桥,牵起亚太、欧洲多个经济圈,实现了中欧跨越大陆的握手,把中国与欧洲的纽带拉得更紧。西班牙红酒、荷兰奶酪、波兰水果、德国汽车以及欧洲各地的生物医药、母婴用品、成套橱柜等货物走入中国百姓日常生活,中国制造的日用百货、服装、电脑等商品同样进入了欧洲各国的消费市场。中欧班列不仅给各国民众带来便利实惠,也让各国中小企业发展再迎来经济“春天”。
此外,中欧班列不只是经济合作的贸易通道,还进一步促进了文化、历史、风俗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国际性的商贸交易不仅会带来多地域文化的交流,而且一路风景名胜、文化习俗等不同的历史底蕴都将会随着火车的疾驰一路挥洒。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相得益彰,进一步把沿线各国人民的生活愿景结合起来,让古丝绸之路有了新的时代内涵。
2100年前的丝路驼铃,奏响了中外交流共赢的好声音,如今一声嘹亮的汽笛,延续千丝路精神,源源不断地写下更多共荣共享的精彩故事。中欧班列不仅让沿线各国实实在在的体验“一带一路”的红利,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合作发展、互利共赢精神的独特魅力。真诚的希望中欧班列的“蛋糕”越做越大,长度不断延伸,让中国梦与世界梦相互激荡,谱写新的人类繁荣发展的壮丽诗篇。(张建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