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母婴 > 滚动新闻 >

胃痛的中医养生保健

发布时间:2023-08-14 16:43:37 来源:中国网 作者:周纯 责任编辑:孟丽
分享到:

中医认为,胃乃“水谷之海”,受纳、腐熟食物,并将其营养物质化为精微输送至全身。其在人体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它就像一个“永动机”,一直工作着。但是如果不注意保养,它就会开始“磨洋工”,出现疼痛、上腹部不适、食欲不振、反酸、嗳气、饱胀等症状,根据症状则中医可归属于“胃痛”、“胃痞”、“吐酸”、“嘈杂”等范畴。

有言“胃病,三分治,七分养”。本篇主要从中医的角度出发,浅谈其发病原因、证候表现和辨病施养。

一、发病原因

(1)生活不规律:寒、湿、热邪乘虚而入;外邪之中,寒邪最易犯胃,夏暑之季,暑热、湿浊之邪也间有之。寒主凝滞,多见绞痛;暑热急迫,常致灼痛;湿浊粘腻,常见闷痛。

(2)饮食无度:过冷或者过热、过粗糙坚硬;长期、大量地饮酒和吸烟;浓茶、咖啡和辛辣刺激性食物等都易诱发或加重病情。

(3)情志因素:气郁恼怒伤肝,肝气犯胃;忧思焦虑伤脾,则气机失畅,不通则痛。

二、证候表现

这类患者大多数有消化不良的现象,常见症状有胃部疼痛和饱胀感,尤其饭

后症状加重,空腹比较舒适;有上腹部不适、疼痛、食欲不振、反酸、嗳气及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有些患者还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如精神紧张、心情烦躁、情绪低落、眩晕、失眠、心悸、健忘等,这些现象反过来又可加重胃部症状,形成恶性循环,使病情复杂,不易治愈,应及时就医。

三、施养要点

中医老祖宗强调“治未病”“既病防变”,就是重在预防的意思,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中,要重视调摄,而且不同的体质,调理方法也有所不同。

(1)精神调摄该类患者体质有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兼有瘀血质,常

是几种体质的组合。如气虚质者多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胆小不喜欢冒险。在日常生活中,应培养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不可过度劳神,避免过度紧张,保持稳定平和的心态。阳虚质者性格多沉静、内向,常常情绪不佳,易于低沉。应学会调节自己的不良情感的方法,和喜怒,去忧悲,防惊恐,要善于自我排遣或与他人倾诉。气郁质者性格内向不稳定、忧郁脆弱、敏感多疑,有时不能参与正常人际交往,常与血瘀状态同时出现。应培养积极进取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胸襟开阔,知足常乐;多参加集体文娱活动,看喜剧、听相声,以及富有鼓励性的电影、电视,适当安排旅游、访问活动等等。瘀血质者常心烦、急躁、健忘,或忧郁、苦闷、多疑,常与气郁状态同时出现,两者均可导致孤独的不良心态。平常应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计较个人恩怨,要学会得理让人,使自己轻松豁然。

(2)饮食调养该类患者饮食要规律、少食多餐、以软食为主。应细嚼慢咽,忌暴饮暴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忌烟戒酒,少饮浓茶与咖啡及进食辛辣、过热和粗糙食物。胃酸过低和有胆汁反流者,宜多吃瘦肉、禽肉、鱼奶类等高蛋白低脂肪饮食。避免服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

胃与脾相表里,脾为气血生化之源,饮食调养可选用具有健脾益气的食物,如小米、粳米、扁豆、红薯、牛肉、兔肉、猪肚、鸡肉、鸡蛋、鲢鱼、带鱼、黄鱼比目鱼、菜花、胡萝卜、香菇、豆腐、马铃薯等。由于气虚者多有脾胃虚弱,不宜多食生冷苦寒、辛辣燥热等偏颇较大食物,不宜滋腻、难于消化的食品,禁忌峻补和滥补,以免产生“虚不受补”的现象。气郁体质,应选用具有理气解郁、调理脾胃的食物,如大麦、荞麦、高粱、刀豆、蘑菇、豆豉、萝卜、洋葱、苦瓜、丝瓜、菊花等。少食收敛酸涩之物,如乌梅、南瓜、泡菜、石榴、青梅、杨梅、酸枣、李子、柠檬等,以免阻滞气机而发生血凝。亦不可多食冰冷食品,如雪糕、冰淇淋、冰冻饮料等。

(3)起居调护气虚者,因易感外邪,注意保暖,不要汗出当风,注意避免过度体劳、房劳。阳虚者,耐春夏不耐秋冬,在寒冷季节宜暖衣温食,以养护阳气,尽量避免强力劳作,大汗伤阳,也不可恣意贪凉饮冷。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适当户外活动,不宜在阴暗潮湿寒冷的环境下长期工作和生活。气郁质者锻炼方法主要有大强度、大负荷练习法,专项兴趣爱好锻炼法和体娱游戏法,有鼓动气血、疏发肝气、促进食欲、改善睡眠的作用。

(4)运动锻炼气虚质者体能偏低,过度运动则可伤气,出现疲劳、出汗,甚至气喘。慢跑、散步可适当选用。根据自己的体能,可选用一些传统的健身功法,如太极拳、太极剑、保健功等,还可自行按摩足三里穴位,以健脾益气,逐渐改善体质。阳虚质者,古代养生以脊柱、腹部运动为主,调节督脉、任脉,滋阴养阳。现代研究以为,卧功可以使脊神经得到锻炼和强化。按摩疗法中的捏脊法是改善小儿阳虚质的很好方法。自行按摩气海、足三里、涌泉等穴位可以补肾助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阳虚质者在春夏季加强锻炼效果更好,一天中又以阳光充足的上午为最好的时机,其他时间锻炼则应当在室内进行。运动量不能过大,尤其注意不可大量出汗,以防汗出伤阳。可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如散步、慢跑、太极拳、五禽戏、跳绳及各种球类运动,以振奋阳气,促进阳气的生发和流通。气郁质和瘀血质都可适当选择发泄式锻炼,如跑步、登山、游泳、打球、武术等。(宁乡市灰汤中心卫生院:周纯)

中国网母婴频道是中国网的重点频道,专注于广大孕期和哺乳期的母婴的身心健康,宣传育婴行业的最新咨询和动态,科普权威的孕婴知识,促进母婴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品牌合作:孟女士 13261637563
纠察热线:010-88828222
投稿邮箱:myzg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