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来,在“八八战略”的科学指引下,浙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来,看得见的绿色在快速拓展,“看不见”的绿色也在默默增长。为纪念“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周年,暑期实践服务团开展了“循迹‘八八战略’传承青年使命实践服务”的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团队走进了浙江杭州、金华,宁波,绍兴的共计7个乡村,分别是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市东莲村、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苏溪镇杜村、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东澄村、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东里村、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谢家坞村、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棠棣村。
7月15日
地点: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苏溪镇杜村
苏溪镇杜村背靠五古山,前看伏虎山,群山环绕,一衣带水,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今天我们走进苏溪镇慢养龙祈精品线的终点站,试看杜村如何打通“两山转化”新路径,助力乡村振兴,构建未来乡村。
在调研期间我们有幸对苏溪镇杜村傅书记进行了访谈,让我们对杜村这个“一树万树示范村”有了更深的了解。
“解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这代共产党人的使命和努力的方向。近年来,杜村村两委始终以贴心为民办实事为宗旨,全心全意解决满足杜村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傅书记道,“从2014年起,杜村启动旧村改造,通过6年时间村民们造起了新房,同时完善了配套的基础设施,解决了村民对住房的要求。”
旧村改造给杜村带来的效果显而易见,很多风景旅游项目在村里开展起来,一些招商引资的小微企业也紧随其后,带动了杜村乡村发展,走上了小康之路。而这背后都有实施“千万工程”的坚定脚印,跟进“两山理论”的实践,和践行“八八战略”的忠诚缩影。
地点: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市东莲村
2008年以前,东莲村的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2008年,拥有多年创业办企经验的徐志泉被选为了村委主任。
虽然转了行,徐志泉却把自己经营企业的创新思维运用到了乡村建设中——通过产业、资本、管理等与乡村土地、劳动力相结合实现就地化经营。自此,东莲村迈出了小康路上的关键一步。
第一招,从收回宝灵公墓经营权开始。
“主要的困难就是我们村有一个宝灵公墓,2008年我刚上任的时候,它是私营的,由几个老板和村里合伙,村里只赚小头,一年才20多万。当时村里都很穷,村委办公楼都是一个老的小学改的;村里根本就没有一辆汽车;村子的银行账上才200多万。我了解情况的时候,村民普遍反映,公墓经营权不应该归私人所有,应该全部归集体。当时我们下定决心,一定要让这个资源重新回到村里。”徐书记向我们娓娓道来当年的困难,以及为村民们解决困难的决心,“过程是很艰辛的,我们通过谈判也好,劝说也好,通过各种方式,最后成功收回到集体中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随后,东莲村成立工作小组选出党员组长,开始摸底盘点村集体所有资金、资产和资源状况。
真是“不清不知道,一清吓一跳”。东莲村资源丰富,有面积200亩的大湖畈水库,1000多亩的山林,还有散落在村里林林总总的闲置茶厂、废弃矿山等。
于是,“第二招”就启动了——这些资源经过整合、修缮、整改和维护后,价值得到了提升,成了“待嫁娇娘”受到了市场的欢迎。而在出租价格上,村委班子也变身成了“谈判专家”,不放过一分一毫,尽量多争取一点是一点,让村集体经济尽可能多一点上涨空间。
就这样,沉寂的资源如同引擎一般被发动了起来,已累计给东莲村带来逾1亿元的收入,村民还能通过日常在企业务工赚取劳动报酬,做到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双增收”,使村集体经济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资源盘活、产业推动、共同富裕”的新路子。2020年,东莲村村级可分配收入达到799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643万元。
7月16日
地点: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东澄村
东澄村倚靠覆卮山,拥有着独特的山地资源,经过村民们的共同努力,开始了以文旅融合发展的形式谋振兴,那么东澄村是如何利用这些资源的呢?王书记喜滋滋地指着窗外说“东澄村的发展可以说离不开利用‘百千万’这三块资源——百年古村、千年梯田、万年石浪。”
书记向我们一一介绍了这些资源:在覆卮山岗坡,有12条堆垒在一起的石块群,远而观之形似涌动的滚滚河流,因而被称为“石浪”,据考证,石浪形成距今约300万年,是第四纪冰川遗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攀爬,东澄村为此特别设立了攀浪节。
“每年的3、4月份,是来梯田观赏油菜花的最佳时节,不在观赏时节,我们的村民会自发将水灌入梯田中,与天空形成倒影,从观赏台上看去,梯田像是一面天空之镜,我们还在夜晚设置了灯光秀,吸引的游客数量翻倍”在王书记的强烈推荐下,我们走上观景台,亲眼目睹了梯田的景之壮阔,足足2000余亩梯田,均是由石浪中的岩块砌筑而成。
“19年的7月份,我们覆卮山上的四个自然村平山、丁山、梁宅和东澄,合并称为东澄村行政村”书记解释道,是在那之后,开始有效激活闲置农房,引进了民宿投资,家家户户开始自己搞民宿,依托绿水青山,开启了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带动了当地就业,进一步助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村民平时以节会活动为依托,每年开展油菜花节、攀浪节、篝火晚会、露营、歌舞晚会等活动,并将传统民俗活动展示、梯田观景、石浪攀登、古村游览等穿插于节会活动之中。东澄村主要结合覆卮山和隐潭溪“一山一水”打造未来绿色场景;塑造“石上东澄”的村庄品牌IP;探索“机构运营、乡创共建、主题村落”三大模式,打造了“三个月亮”主题村落、861乡创中心等一批农创客孵化平台。
如何打造“未来乡村”,吸引更多游客?王书记说:“我们将持续擦亮‘浪里看花、石上东澄’金名片。”
地点: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东里村
下管镇东里村,位于上虞山清水秀的虞南山区,是下管镇的北大门。一走进东里,扑面而来的新鲜空气,衬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几个大字——这便是“上虞后花园”了。
东里村物产丰富,盛产毛竹、竹笋、板栗、茶叶等,特别是东里村的桃林,绵延十里,村民们积极响应上虞区“四季鲜果”之旅的号召,在村中道路两旁摆出各式各样的水果摊;同时,从东里村的
地理环境、乡土风情出发,规划建设了“书香桃林”的党建风景线,并融入了耕读文化。
谈及曾经,袁委员感慨地说:“要致富,还是要先修路”,我们难以想象到2003年的东里村,仍只有一条1.5米宽的黄泥石子路可以通行,现在乡村主路早已拓宽到5.5米,也铺上了柏油,方便了村民出行和鲜果运输,真正为百姓们带来了财富。
地点: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谢家坞村
从无人问津的小山村,到全省示范地、全国文明村,再到现如今满身荣誉的网红打卡地,二十年内,谢家坞的变化让人惊叹,而这主要得益于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2003年底,首任驻村指导员任水泉来到谢家坞村,彼时,他瞄准经济问题、响应八八战略号召,很快找到了向土地要效益的致富路,大力发展“四季鲜果”观光农业,在当时,指导员已经意识到了保护并依靠村落的自然资源发展,也正是“两山”理论的核心。
谢家坞村现已建成3000平方米的露营基地,占地约10亩的大棚,年果蔬产量约300吨,每年可为村级集体经济增加300万元,此外,借着乡村旅游的东风,近年来,谢家坞村加快完善农文旅综合体、民宿等配套设施,以特色消费体验留住游客,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地点: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棠棣村
“棠棣无处不逢花”,自浙江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来,棠棣村便以“千万工程”为依托,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生根开花“新时代枫桥经验”,奋力走在乡村振兴的先行之路上。今天,我们实践小组走进了“中国春兰故乡”柯桥区漓渚镇棠棣村,试看棠棣村如何创新实践“两山”理念新路径,为乡村振兴赋能助力。
“我们把分散的土地置换集中起来、闲置的厂房和大棚利用起来,为业态引进和发展留足空间,在此基础上,招引运营商,让专业团队进行整村运营,实现乡村与市场的结合,将村落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以“千万工程”为依托,深入实践“两山”理论,棠棣村坚持走以兰花为特色、花卉苗木为主导、农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实践中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为生动的现实。采访过程中,我们问起棠棣村的数字兰花工坊,村委笑笑说:“要搭上数字化快车”,在棠棣兰花数字工厂,工作人员通过厂内大屏可以查看光照强度、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在手机端实时调节。总面积超过4600平方米的智慧大棚兼具多重功能,包括文化展示、兰花展销、研学互动、对接网络直播等。
“棠棣村有4个95%,棠棣95%的收入都来源于花木,95%的土地都种植花木,95%的人都从事花木行业,95%的人都进行自主创业”村委介绍说,2018年棠棣村人均收入已达到8万,去年更是达到12万左右
7月22日
地点: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湾底村
湾底村在改革开放前是当地人尽皆知的贫困村,是村民口中“烂田推捣臼,下饭酱油汤”的“烂眼村”。全村8个自然村之间仅靠又窄又弯的泥路相连,被嘲笑“弯来弯去弯不到底”。粮食产量在全乡19个村中连年垫底,村里只有3家作坊式小厂,一年利润总共不足3万元。
乘着“千万工程”的春风,到2022年底,湾底村村级集体经营性净资产达到12亿元,村集体年可用资金4458万元,村民人均收入7.25万元,全村1183名股东每人分红2.2万元。村民从此告别“靠天吃饭”,走出流转获租金、经营赚现金、劳动得薪金、入股得股金、年老养老金的“一地生五金”集体共富路。
湾底村的发展路线:将村庄整治与经济发展、治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相结合,通过“以城带乡、以共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实现发展。该村顺应了时代发展,创造了农旅一体化的新模式,先后建造了天宫庄园、精品植物园等一系列旅游休闲项目。2022年湾底村村民人均收入、村级集体年经营性收入分别为7.25万元和4458万元,常住村民收入区域领先,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远超县域村均1.5倍以上,2022年全村1183名股东每人分红高达2.2万元。
以湾底村的发展为代表,“千万工程”持续推进生态绿色成为鄞州发展的底色。
2003年9月起,按照浙江省委领导的要求,湾底村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与治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结合起来,逐步走出了一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2004年,湾底村成立了天宫庄园休闲旅游有限公司,举办首届桑果节,走上“农旅一体化”发展之路,目前已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十佳休闲农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22年湾底村旅游收入达到2000万元。
总结
“两山”理念——“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其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言简意赅地指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清晰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
这些村落不仅是践行了“美丽浙江”建设的号召,更是整个浙江省基层在“‘八八战略’·‘千万工程’·‘两山’理念·中国式现代化”理念科学指导下不断前行的一个缩影。而今,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农村发展、农村转型、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为了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连接世界轨道,接下来全省乡村将会全力打造未来乡村建设,以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现代农村“生态美、百姓美”的动人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经历了这次“循迹‘八八战略’,传承青年使命”的社会实践调研以及走访活动,实践队员在与“两山理念”亲历者的交流互动中,感受到“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年来对乡村振兴和未来发展的影响。
我们发现十五年时间的沉淀——从理论到实践、从概念到经验,将这些原本“不起眼”的小山村发展成为城乡统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的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基层干部与人民百姓对“八八战略”等理论的忠实践行和对党的拥护与信任。
少年自有长虹气,何必郁于前路未知。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也意识到大学生自身实践的重要性,大学生可以通过自身实践去了解社会,参与社会,为未来建设国家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