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教育部和共青团“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推广力度,服务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号召,广东白云学院赴佛山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到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云东海街道高丰村开展推广普通话活动。该活动旨在加强国家通用语言的普及,提升农村地区居民的普通话交流能力,促进乡村振兴事业。
接到入选国家级志愿服务队的通知后,推普志愿服务队立即组织召开了线上会议,就如何进行推普活动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同时,服务队积极联系实践地的村委会,共商推普活动的具体事宜。为确保线下活动顺利进行,服务队还根据台风等灾害天气及时调整抵达计划。此外,推普队还制定了详细的成员工作安排,明确每个人在推普活动中的具体职责和任务。
7月30日,推普志愿服务队两名队员先期抵达,实地走访将要开展活动的乡村,并与当地村委面对面对接,对推普活动场地、人员和形式做了最后的确定落实。7月31日,团队全体成员抵达,在当地展开了推普调研、推普课堂、推普墙绘、红色文化考察等一系列活动。
在前期线上调查的基础上,团队通过对高丰村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和面对面的访谈交流,对该村的发展现状和村民使用普通话的情况得到进一步的了解。在指导村民填写调查问卷的同时,推普队宣传了接下来的线下推普课堂。
推普队还采访了高丰村党支部吴成干和在幼儿园任职的保安,咨询推普活动可能面临的问题,为后续可能遇到的困难做好准备。
8月1日至8月3日,服务队在高丰村举行线下普通话教学课堂。课堂于高丰村文化活动中心进行,内容包括普通话基本认知、普通话语音和书写规范、普通话小游戏、辅导功课和颁奖等,教学对象以村子里的中小学生为主,偶尔也吸引了家长和幼儿园小朋友参与。
队员们课前准备充分,保证课堂正常进行。每次课堂的内容层层递进,相互联系,从对普通话的介绍到对历史的讲解,再到对未来生活的展望。课堂上,队员们带领学员开展了童谣、绕口令、成语接龙等形式的活动,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语音准确性和语调感知能力。队员们在课堂中表现出百分之百的热情,努力活跃气氛,鼓励同学们参与课堂,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8月4日、8月7日和8月8日,志愿服务队开展了为期3天的线上推普课堂。以广东省乡村的特色为切入点,引导学员思考自己家乡的特色,激发表达能力。在课后还对学员进行了“一对一”的语音教学,找出学员的发音问题并及时改正,引导他们对用字错误进行纠正,在发现错处、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提高他们对普通话的掌握程度。
烈日炎炎中,服务队在村子里开展了推普墙绘活动。队员们分工明确,团结协作。从除青苔到刷腻子再到上色,每一道工序都有相对应的队员负责。“人人都讲普通话,个个书写规范字”标题来自“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主题。红色和黄色的主色调与中国梦契合,表明了“推广普通话”与乡村振兴及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密切关系。墙绘依托其公共性和视觉冲击力承担着宣传国家政策的重要使命。
在推普课堂的间隙,团队考察参观了三水博物馆和三水烈士陵园,以了解当地红色文化,品味红色经典。在驻足一个个展品时,在朗读红色诗词时,在面对烈士墓碑时,队员们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在这片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土地上,涌现过一批又一批甘洒热血、报效祖国的革命先烈,谱写过一曲又一曲壮美的人生篇章。当地红色文化的浸润,让服务队成员对推普活动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队员们把这些感悟融入了推普活动,为当地文化发展和经济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本次活动共收集调查问卷的答卷121份,其中线上调研答卷61份,线下调研答卷60份。入户访谈12人次。在调研的过程中同时进行推普宣传。组织线下推普课堂3次,每次约2小时,每次10-13名中小学生参加。组织线上推普课堂3次,每次约1小时,每次约7-8名中小学生参加。为村子完成占三个墙面的墙绘一幅,考察红色文化基地2处。
通过本次活动,推普志愿服务队调研了云东海街道高丰村的普通话使用情况和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向村民宣传和推广了普通话,为国家通用语言的推广和当地发展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团队成员通过本次活动真正走进了群众生活,了解国计民生,亲眼见证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亲身体会了乡村文化的振兴,增强了社会责任感,锻炼和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广东白云学院赴佛山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供稿:曾美琪/李亚玲供图:林金燕/洪梓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