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湖自由野艺术园区位于千岛湖的乡村中,是由千岛湖大市丝织厂旧址改造而成,原有的纺织厂迁至工业园区后,当地政府组织建立了自由野艺术园区。园区的目标客户主要是一些中小学团队、政府组织的留守儿童队伍、旅游社带来的亲子团队等,设施齐全,发展时间较长且较为成熟,被评为共富工坊。7月23日上午,武汉大学“乡村振兴调研实践队”联合“揭榜挂帅数字乡村实践队”到访自由野艺术园区,与园区内工作人员展开交流,深入了解研学与共富的碰撞。
(7月23日淳安队员采访当地中学老师)
“我们设立了木工课、竹编课,还有陶艺课,同时,还有学生玩的比较多的高空穿越,攀岩、冰壶的活动。”自由野研学营地的徐老师告诉我们。研学基地设立的课程致力于涵括当下的新潮运动与各项传统手艺,一方面注重培养孩子的对运动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也希望学生能够传承非遗手艺,了解传统文化。实践队的队员们了解到,研学基地的活动十分丰富。学生可以身着汉服上国学课,可以走进厨房学习烹饪,甚至可以学习比较少见的乐器,如非洲鼓等。
(7月23日队员采访研学基地工作人员)
除了作为当地学生的研学基地,自由野艺术园区还有一项重要工作,那就是作为共富工坊带领周边区域共同发展。园区一方面为周围的居民提供就业岗位,同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我们这里的很多后勤人员都是属于这个村子的居民,同时这里来的客人多了,也会带动周边的一些商店发展,也会有经济分成。”徐老师解释道。另一方面,园区也为居民提供技能培训。“妇联组织农村妇女到这里来学习做美食,比如蛋挞、油条、饼干,这样做起来他回家去可以开店的。”营地的另一位教师张老师告诉实践队。
(7月23日淳安队员参观研学基地)
在参观园区的过程中,实践队也对园区发展提供了一些建议,比如在园区周围增加公共交通工具,以促进游客参观;吸引更多青年教师,优化教师年龄结构等。(董浩澎 黄锦宏)
(浙江线 7.23淳安队员研学基地举旗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