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桥蛋白LPN即乳源OPN,亦称唾液酸糖蛋白,是一种高度磷酸化,且具有O-糖基化修饰的酸性蛋白,可由体内多种组织细胞合成或分泌,最早在成骨细胞中被发现,因而最初认为LPN是一种重要的骨基质蛋白,与骨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而近年的研究发现,LPN在母乳尤其是初乳中的含量甚高,是母乳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免疫活性蛋白。不同物种间的母乳的LPN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比如牛乳中LPN的含量约为18mg/L,而人乳中LP的浓度高达138mg/L。同时,母乳LPN还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性,我国的母乳中的LPN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国家及地区,且在生命的不同发育时期,LPN的含量也明显不同。有研究指出,在新生儿脐带血血浆、3月龄婴儿血浆中,LPN含量非常高,约为成人的7-10倍,12周就能让婴幼儿体内的免疫细胞翻倍,实现由内到外的保护。这表明LPN对婴幼儿早期发育具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在生命早期的肠道生长、神经系统发育、免疫调节等方面。
LPN的结构
LPN是一种高度磷酸化的O-糖基化酸性蛋白,不同物种的LPN间存在结构相似性,均包含可与整合素结合的谷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Gly-Asp,RGD)序列、隐蔽基序(人:SVVYGLR,牛和山羊:SVAYGLK)以及一个CD44结合位点。人乳、牛乳和山羊乳LPN分别含有298、262和261个氨基酸,人与牛中的LPN相同氨基酸位点比例为58.05%,相似氨基酸位点比例为19.80%;人乳与山羊乳LPN相同氨基酸位点比例为56.71%,相似氨基酸位点比例为19.13%;牛乳与山羊乳LPN相同氨基酸位点比例为90.84%,相似氨基酸位点比例为19.13%。LPN中大多数修饰残基是比较保守的。人乳LPN有34个磷酸丝氨酸位点、2个磷酸苏氨酸位点和5个O-糖基化位点,磷酸化位点以3-5个磷酸残基簇的形式出现,糖基化位点和RGD整合素结合基序没有磷酸化。牛LPN有27个磷酸丝氨酸位点、1个磷酸苏氨酸位点和3个O-糖基化位点,其中有25个磷酸化位点和3个O-糖基化位点与人LPN相同。LPN的磷酸化和O-糖基化状态可影响其与整合素和CD44受体的结合,从而影响其生物活性。
人乳、牛乳和山羊乳LPN分别含有298、262和261个氨基酸,牛、羊乳LPN与人乳完全一致的序列分别为58.05%和56.71%,该研究表明山羊乳来源LPN和牛乳LPN在序列上存在高度一致性(完全相同氨基酸比例高达90.94%),两者具有相似的生物活性。因此间接推断出,羊乳LPN可能同牛乳LPN一样可达肠道与其受体结合,进而发挥促进宝宝免疫、肠道及神经系统发育的效果。
LPN的含量及变化
乳汁的OPN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织、细胞和体液,且人乳中其平均含量(138 mg/L)是牛乳的8倍(18 mg/L)。人乳LPN含量在产后1-7天初乳中含量最高(178.0±17.9 mg/L),在8-14天的过渡乳中逐渐下降(134.8±18.5 mg/L),1个月后显著下降(65.8±13.7 mg/L),直到哺乳后期保持稳定(12个月时为48.3±10.2 mg/L)。检测了629名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和丹麦四个国家哺乳期妇女乳汁的LPN含量,发现中国产妇母乳中LPN平均浓度(266.2 mg/L)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国家(韩国为216.2 mg/L,日本为185 mg/L,丹麦为99.7 mg/L),并且中国妇女母乳LPN占总乳蛋白的比例(2.7%)也高于韩国(1.8%)、日本(2.4%)和丹麦(1.3%)。检测了131名分娩足月儿、中晚期早产儿(MPT,32-37周)、早产儿(VPT,28-32周)和超极早产儿(EPT,<28周)的产妇在产后7、14、28和120天母乳样本中LPN的浓度。结果显示,VPT(P=0.024)和EPT(P=0.003)的产妇其母乳中LPN随时间变化趋势与足月奶有显著差异。产后14天,VPT中LPN水平显著高于足月儿母乳;产后28天,VPT和EPT组的母乳中LPN水平显著高于足月儿的母乳[13]。研究表明,中国母乳含量更高(中国母乳中乳桥蛋白含量高于丹麦、日本、韩国,约为均值的1.7倍),而且在健康宝宝体内含量也更高(乳桥蛋白LPN在脐带血或3月龄婴儿的血浆中含量高于成人血浆中的含量,约为7-10倍)。
LPN发挥健康效应的生物学机制
LPN通过防御病原感染、调节免疫反应以及细胞增殖和分化等发挥其免疫效应。由于LPN通常含有RGD序列、隐蔽基序和CD44结合位点,具有与αvβ2、αvβ3等整合素或CD44受体结合的特性,进而触发信号通路显现出多种生物活性。LPN可以直接与入侵的病原体相互作用,与αvβ2整合素受体结合,诱导IL-1激活单核细胞迁移,增强吞噬作用。动物实验表明,缺乏编码OPN的spp1基因的小鼠1型免疫功能严重受损,白细胞介素-12(IL-12)和干扰素-γ减少,IL-10增加,Th1/Th2免疫反应不平衡,更容易受到病毒和细菌感染。
此外,LPN能促进肠道发育。体外研究表明,婴儿通过乳汁摄入LPN后,有很大一部分LPN能抵抗胃液蛋白酶消化从而进入小肠发挥作用。体内研究显示,与母乳喂养的新生恒河猴性比,添加LPN配方奶喂养的猴子空肠转录组更相似。母乳喂养组和配方奶喂养组之间共有1017个基因表达存在差异,而在母乳喂养组和LPN配方奶组之间,只有217个基因表达存在显著差异。此外,LPN通过与整合素受体结合,调控与肠道增殖和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的基因表达。以早产仔猪为实验对象,与添加唾液酸或神经节苷脂配方奶粉相比,使用LPN配方奶粉喂养的仔猪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严重程度较低。
同时,LPN可促进大脑认知发育。一项关于仔猪大脑和认知发育的研究发现,添加牛LPN(250ml/L)的大豆蛋白配方与未添加相比,在新目标识别行为测试中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但添加LPN喂养仔猪在首次探索新目标的等待时间较短,大脑磁共振成像发现LPN可增加仔猪的胼胝体、侧脑室、左右内囊、左右苍白球、右海马和右大脑皮质的体积。OPN基因敲除的母鼠喂养喂养的小鼠较野生母鼠母乳喂养的小鼠的髓鞘相关蛋白的表达减少,NG-2胶质细胞向少突胶质细胞增殖和分化减少,并伴随着ERK-1/2和P13K/Akt信号传导减少,通过被动躲避测试和转棒实验发现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受损。
LPN的现实应用
目前,市场上LPN的获取方式主要来自新鲜牛乳的提取,使用阴离子交换技术从牛乳清中对LPN进行分离,但在牛乳中LPN的含量极低,从1L原料奶中可以提取大约11mg的 LPN,按照这样的提取量来计算,约90吨牛乳中才能提取1公斤的LPN。因此,通过新鲜牛乳提取很难实现LPN的大规模市场化,且成本高昂。
母乳里面含有丰富的免疫活性蛋白,吃母乳的宝宝不容易生病,新生儿如果不是母乳喂养而是配方奶粉喂养的话,免疫力的获得可能会被拖延,增加过敏和生病的风险。反之,如果给婴儿配方奶粉中强化乳桥蛋白LPN,不仅能够补充蛋白质营养,还能有效帮助免疫系统的完善,提升宝宝的内在免疫力。不仅如此,乳桥蛋白具有特殊的结构,就像是一把免疫力钥匙,可以激活免疫系统,同时双向作用于免疫系统,体外实验发现LPN可以促进对外抵抗病菌,同时抑制内在导致过敏的细胞因子。乳桥蛋白LPN在功能上模拟母乳的免疫功能,增加了婴儿配方奶粉的人性化;所以,强化乳桥蛋白LPN的配方奶粉更接近于母乳成分,更加有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市面上的婴幼儿奶粉通过高端原料的应用,乳桥蛋白LPN含量可达到普通奶粉中含量的6倍以上,对宝宝的保护力提升有更大帮助。
LPN在奶粉领域的最新临床研究
乳桥蛋白LPN具有调节免疫功能、促进肠道发育及神经系统发育等健康益处,其研究多次被刊登在国际SCI杂志及中国核心期刊中,包括Frontiers in Nutrition (一区,影响因子6.590)、Pediatric Research (一区,影响因子3.953)、JPGN《儿科肠胃病学与营养杂志》、TP《儿科转化研究》、《营养学报》、《中国乳品杂志》。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营养资源研究所等多个学术机构通过分析近400份中国妈妈乳汁样本(产后7、14、28和120天)中LPN标志肽段发现,在LPN相关因素方面,产妇年龄与产后120天乳汁LPN水平呈正相关。孕妇孕前BMI (kg/m2)与产后7天和14天乳汁的LPN水平呈正相关。同时,研究进一步探究了LPN水平与婴儿体重之间的关系,发现早产儿、低体重儿、高龄产妇孕育儿的妈妈母乳中乳桥蛋白LPN含量更高,母乳中高水平的LPN可能有助于婴儿的追赶生长。这意味着此类天然弱势的新生儿对乳桥蛋白LPN需求更高,以满足其追赶性生长发育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