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北省地质调查院(以下简称“地调院”)结合沽源县实际情况,以发展需求为导向,充分挖掘了潜在的资源优势,在地学旅游、盐碱地改良、保障饮用水安全、土地优化利用等方面先后开展了多个公益性项目,打造了“院县融合”的典型示范工程,为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地质智慧、提供了地质方案,用实际行动助力沽源县“两区”建设。
聚焦民生,开展水质调查
水是生命之源,亦是发展之基。地调院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开展了沽源县饮用水水质调查项目。项目完成了对全县96件饮用水样品的采集工作,摸清了沽源县全域内饮用水水质情况,为全县居民的饮水安全提供了安全保障。其中,在大石垃、红石垃两地采集的饮用水表现为富锶偏硅酸,且水量充沛,具备矿泉水开发前景。该项目为沽源县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推动了当地产业升级发展。
深层调研,扎牢土质根基
守住土地,就有粮仓。地调院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开展了沽源县土地质量评价与分类利用项目。在全域采集了1800件土壤样品及80件灌溉水样品,对区内农用地的地学特征、土壤特性、耕作条件、环境状况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全面查清了县域内农用地的土地质量情况,建立了可动态更新的数据库,为沽源县农业种植结构优化调整提供了大数据支撑。发展离不开技术,数据库的更新为沽源县带去了活力,保障了土地资源的再生发展。
扎根探索,稳固生态底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地调院紧紧围绕绿色发展进行生动实践,开展了沽源县土地盐渍化治理实验项目。在当地高碱性和中碱性区各选择一个地块,将地块细分13个试验田,采用不同的改良方法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盐渍化治理。通过实验采集的土壤数据对比,分析总结出开挖排盐沟、上沙改土、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多种改良方法对降低土壤PH值及盐分有良好效果。该项目为县域盐渍化土地改良提供了经济易行的解决方案,稳固了生态底色。
创新实践,激发旅游活力
因地制宜,谋求发展。地调院结合沽源县自然资源优势,开展了沽源县草原天路2号线地质旅游资源调查项目,系统调查了区内地质旅游资源单体126处,新发现80处,划分6大旅游观光区,规划10处优质旅游区、推荐5条精品旅游路线。同时,该院还利用新媒体技术,创建了沽源县地学智慧旅游平台,为张家口市第三届旅游发展大会提供了实时交流平台,有效助力了全域旅游发展。
矢志不渝,笃行不怠。地调院会继续充分发挥地质工作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以高质量地质服务为地方政府谋实事、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