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时期是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形成的关键期,而学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阵地。民族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民族交流,对民族之间交流及民族文化传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维护祖国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从2008年起,杨玉芹开始担任北京市朝阳区万子营民族小学的校长、书记。学校中,有来自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苗族、回族、壮族、土家族、维吾尔族、锡伯族、黎族等10多个民族的学生。不少学生都是在跟随来京务工的家长来到北京。孩子求学过程逐渐形成一种嵌入式的杂居形式,民族教育的牵引力促进了民族交流,好的民族团结教育应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
对于6-12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即使在开展民族教育时也无一例外。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理念,所以当时在杨玉芹的带领下,学校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首先让学生对不同民族、不同风俗树立起一个基本概念。比如,讲述民族英雄故事,增进团结友爱的民族情;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石榴籽情怀》民族团结专题讲座活动,提升师生认识,将民族团结牢记心中;表演陶笛、武术、中国鼓、琵琶等,独特的创意,恢弘的气势,浓郁的民俗、鲜明的服饰,让学生领会到传统文化魅力……润物无声地引领学生们了解了不同民族的名字、语言、服饰、风俗、节日……由此建立起中华民族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认知。在此基础上,学校通过多元课程、主题教育活动等形式,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们形成56个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辉煌。杨玉芹校长就像蒲公英的种子,飘落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无论是在黑庄户学区执教,还是在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十八里店分校执教,以匠心,敬初心,行致远!把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在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教师是教育的执行者,因此杨玉芹一直坚持以培训为平台,提升教师素质,带领教师迎接不同时期挑战,通过培训,增强教师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语文、音乐、美术、劳动等各学科中都有民族团结教育的结合点,除此之外学校还积极开展业务培训,指导各教研组细化各学科、各年级的民族团结教育的结合点,适时融入课堂教学,补充和延伸,把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激发孩子的民族情怀。
新时期,民族教育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民族文化互鉴共融,坚守时代赋予民族教育工作者的应有之责与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