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位于云南、贵州、广西三省交界地带,地处云贵高原的山脚地带,居住着壮、汉、苗、彝、仡佬等五个世居民族,独特的地理环境孕造出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在群山连绵、大石山区的隆林,建设着98条配网主线路,4000多公里的电网线路延伸到山区的每一个村寨,点亮隆林各族儿女的美好生活。
为守护隆林各族儿女的每一盏灯,近年来,南方电网广西百色隆林供电局加强对农网改造的投资力度,对辖区10千伏配电线路进行全面升级改造,不断提升整体供电可靠性,增强客户用电满意度。2023年,南方电网广西百色隆林供电局获得中央资金投资金额1560.48万元,用于隆林辖区老旧线路改造和用电变压器增容升级等农网改造项目。今年6月份,在天生桥镇祥播村顶山#1、顶山#2、红石岩三台新建变压器正式投运,有效解决了村民曾因用电电压低,造成许多电器难以在用电高峰期正常使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供电可靠率,同时帮助辖区供电所解决中压线路公共安全涉电隐患及公变重过载现象。
线路改造得到升级,供电质量得到保障。要全面了解配网线路的运行情况,就得对线路进行定时巡视和维护,及时了解实际运行状态,发现隐患、消除隐患。但隆林地区多属大石山区,线路依山、靠路、临湖而建,人力巡视费时费力,隐患点也难以准确发现。针对这一难题,南方电网广西百色隆林供电局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到先进兄弟单位参观学习,主动学习无人机自主巡检等方面的知识,采用无人机精细化巡检,助力山区配网线路稳步提升。
“自主巡检就是根据已规划好的航线自动拍照和飞行,精细化巡检有可见光照片和红外相片同步巡检,每完成一次自主巡检后,将照片上传至机巡智图系统开展缺陷自主识别,无需人工去查看,只需复核一次就直接推送到电网管理平台缺陷模块和隐患模块。”现场正在设计规划航线的飞手付国聪说道。
在南方电网广西百色隆林供电局德峨供电所“五彩民族班”管辖的线路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钟山总面积达20924.4公顷,为了给附近群众用上安全电,10千伏金钟山线穿梭在原始森林无人区内,给“五彩民族班”日常的巡视任务带来了巨大挑战,单单依靠人力巡视就很费时费力,在巡视的过程中还要谨防各族野生动物,对野猪、蟒蛇要敬而远之。现在利用无人机精细化巡检,设置好航线距离,让无人机在视线之内开展巡视任务,线路隐患点经无人机扫描后上传系统分析,发现隐患及时计划处理隐患点,提高工作效率,也减少了巡视人员在开展日常巡检工作中带来的不可控的风险。
参加集中飞行巡检的百色隆林供电局克长供电所苏敬杰告诉记者:“每条线路的走向和环境都不一样,在设置航线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现场的巡检环境,是高山、湖泊还是森林,都要勘查好再规划,设置好飞行高度和距离。这样才不会因为高度不够或者离开视线导致失联。”
供电半径过长增加日常的巡视任务量,在发生故障跳闸后排查的范围也大。只有缩短线路供电半径,这样才能更好地管理和巡视配电线路,提高供电可靠性。近年来,百色隆林供电局克长供电所抓实抓细配网精益化运维,主动做好配网运维规划,不等不靠,按照“重运维、精抢修、强管理”配网运维要求,将跳闸频繁10千伏岩茶、河马线分为10千伏龙滩线、平林线、平台线、冷独线、克庆线,缩短了10千伏线路单线供电半径,11条10千伏线路实现了“手拉手”运行,故障性、计划性停电均能满足“逢停必转”的条件,大大提升辖区供电可靠性。
在万峰湖畔的百色隆林供电局天生桥供电所辖区,居民错落有致交叉居住在蜿蜒曲折的万峰湖畔边。要让居住在湖畔边的居民用上安全、稳定电,需要供电服务人家加倍付出努力维护配网线路。在日常线路维护中,巡视难度最大的就是跨湖建设的线路,在跨湖的线路段根本无法用肉眼或者望远镜来进行巡视,10千伏领好线3塔至15杆就是这样,跨越万峰湖200多米,相隔上百米的两基杆塔想要到对岸去走山路就得花费半小时及以上,才能到达对岸进行巡视,花费在路上的时间远超实际工作的时间。这时,无人机巡检就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置好航线,在线路的这头巡检完成后直接延着线路跨湖飞行到线路的对岸杆塔进行巡检,整个过程花费不到5分钟就可完成跨湖对线路杆塔的开关、绝缘子、令克的巡查。缩短了来回路上的时间,巡检隐患点准确率也高。
截止目前,南方电网广西百色隆林供电局共完成无人机精细化巡检3261.69公里,飞行配网线路80多条,飞行覆盖率达83.06%。发现线路本体缺陷、隐患点600多处。与人工巡视相较,无人机自主精细化巡检提高5倍,安全隐患点发现率提升40%。下一步,南方电网广西百色隆林供电局计划自主完成所有配电线路无人机自主巡检全覆盖,结合无人机自主巡检发现隐患点开展配网线路检修,更换老旧令克、避雷器等。运用无人机完成日常的配网线路巡检和特殊巡视,推动无人机作业迈向智能化、自动化、无人化,推动数字电网转型升级,助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王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