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母婴 > 教育 >

震后心理疏导 为孩子们驱散内心阴霾

发布时间:2023-12-27 15:04:39 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黄婷 责任编辑:代洪亮
分享到:

地震发生后,甘肃省积石山县科新民村安置点的张丽(化名)发现以前性格开朗的女儿云欣(化名)突然变得不爱说话,并时常哭泣。得知甘肃明睿心理援助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到了安置点,她主动找到队长、兰州市城关区妇联兼职副主席季春晖,希望她和自己女儿聊聊。

季春晖询问后得知,地震当晚,在学校寄宿的云欣在睡梦中被同学叫醒,刚跑出来宿舍楼就塌了,“腿当时就软了”。房子倒塌的画面和死里逃生的经历对云欣冲击过大,于是出现了应激反应。

季春晖第一次来到张丽家的帐篷,发现云欣躺在床上默默哭泣,不愿交流。季春晖没有勉强,起身离开,把空间留给孩子,决定明后天再来看她,为她做灾后心理干预。三天后,云丽状态好转,已经愿意和季春晖聊天,并陪她去看自己的同学。

据了解,季春晖和队员12月20日来到科新民村,对两处安置点的孩子进行团体心理辅导。他们以游戏或者互动竞技的活动,让孩子们得以宣泄恐惧和焦虑的情绪,并分散注意力,引导他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消除地震带来的阴霾。

甘肃明睿心理援助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和孩子们合影。黄婷/摄

捏橡皮泥、吹气球、画画、做游戏、跳舞、背唐诗……每次活动,孩子都踊跃参加。“不用我们组织,孩子们自己会来,有时候五六十名孩子全来了。”

12月23日下午的画画活动,尽管和孩子们约好两点半开始,但几名孩子刚吃完午饭就又来到了帐篷里,聚在一起用积木搭“房子”。房子搭到8层时“倒塌”,季春晖借此问道:“之前老师教过你们,房子倒塌后可以怎么做?”“可以重建!”孩子们齐声回答,然后低头重新努力“建房子”。

得知老师们还没吃饭,两名孩子跑回自家的帐篷,拿来好几桶泡面。有家长也拿来自己做的饼,在帐篷放下后默默离开。吃饭时,有小朋友给志愿服务队队员余艳艳送来用纸巾做的玫瑰。“孩子们有好吃的好看的,都会送给我们,让我们很感动。”余艳艳说。

21号那天,余艳艳度过了自己“今生最难忘的一个生日”。“跟安置点的孩子们在一起,并做着有意义的事,虽然条件艰苦一点,但内心觉得特别幸福。”

余艳艳(左)和队友贾菁霞带着孩子们玩“萝卜蹲”游戏   黄婷/摄

画画环节,留意到一名孩子画了星空,并在上面写上“我爱我妈妈”的大字,余艳艳心一紧,担心孩子的妈妈是否在这次地震中离世。她悄悄把孩子拉到一旁,委婉询问他妈妈的情况。得知孩子的妈妈安好,画星空是想去太空,余艳艳这才松了口气。

“目前,除了一些伤亡者的家属需要做哀伤辅导,孩子们和村民的情绪基本稳定。”季春晖介绍。

通过和孩子们几天的相处,季春晖发现3~12岁的孩子很愿意参加她们组织的活动,但是12岁以上的孩子却比较抗拒。“青春期的孩子对世界、对生死、对很多东西有了自我认知,地震给他们带来的心理恐惧会更大一些。”好在慢慢地,季春晖发现,虽然这些大孩子很少参加活动,但会在人少时悄悄找她们聊天。

“地震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潜伏期比较长,大家内心深处的创伤如果没有被及时疗愈,对未来的人生,甚至一生的生活都会有影响。”季春晖留意到,以往地震,大家对心理的关注比较晚,然而这次积石山县发生地震后,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了心理援助,“在意识上和行为上有质的飞跃”。

而除了发挥专业心理知识,季春晖认为让孩子们感受到陪伴的温暖也很重要。“一名妈妈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带着的两岁孩子经常让我抱抱她,说明孩子渴望得到一些关注和关怀。”

季春晖和来与她打招呼的孩子   黄婷/摄

志愿服务队队员张晓秀时常拥抱孩子们,用身体告诉孩子自己爱他们。“当你表达爱的时候,他们能感受到,也会用行动来回馈。”

有天中午,张晓秀去另一个安置点给孩子们送气球,刚进村,几名孩子便一把抱住她,仰着头甜甜地喊老师。看到孩子们热切的眼神,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依恋,张晓秀的眼泪便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

“所以这是一个彼此治愈的过程,看似我们在帮助他们,其实孩子们也在治愈我们。”季春晖说,孩子们很乐观,会反过来安慰她。“有孩子说,老师放心,我们这个村好着呢,我将来要考北大清华。”

云蕊小朋友和她画的《大山下的家》   黄婷/摄

季春晖想把这种积极的情绪传达给更多孩子。这天上午,她带着孩子们跳了手指操和拍拍操后,鼓励他们给身旁的小伙伴说“你真棒”,再拉上各自的手,举过头顶,一起高呼“加油”。

热身之后,季春晖便带着他们做风车。孩子们很聪明,很快就组装好,然后迫不及待来到帐篷外,想让风车转起来。拿着五彩风车在阳光下奔跑的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很有感染力。看到这个场景的人都在心里为孩子们送上祝福,希望他们尽可能少受这次地震的影响,健健康康,开开心心得长大,“像风车一样快乐旋转”。

拿着五彩风车在阳光下奔跑下的孩子们    黄婷/摄

中国网母婴频道是中国网的重点频道,专注于广大孕期和哺乳期的母婴的身心健康,宣传育婴行业的最新咨询和动态,科普权威的孕婴知识,促进母婴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品牌合作:孟女士 13261637563
纠察热线:010-88828222
投稿邮箱:myzg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