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护士心理压力主要包括护理专业及工作的压力、护患关系的压力、护理管理和医院的压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加之医院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患者特殊疾病的特征,使得护理难度越来越大,给骨科护士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护士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调节,便会加剧与患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骨科护士心理压力来源
特殊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性质、考试检查、缺少家庭与社会支持、精神高度紧张是导致骨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偏低的主要影响因素。相比其他科室,骨科工作任务繁重,岗位要求高,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医护人员承担的责任重大,加之手术持续时间长。高强度工作使得骨科护士人员对自身职业产生倦怠与恐惧感。大脑长期维持高度紧张状态更是加剧了骨科护士身心疲累。随着我国医疗法规的不断完善,人们法律意识与自我保护的增强,考虑到医疗事故按过失严重承担相应责任,护士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时过度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而自发形成一种强迫症状。骨科护士心理压力的产生还与护士自身心理因素及自我期望值有关,心理卫生知识缺乏,对于来自工作上的压力骨科护士不能很好地进行调节。从事护理工作的相关人员自身价值并未得到社会与家庭的完全肯定,医生是疾病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的主要归功者,久而久之易导致骨科护士否定自身职业进而产生负性情绪。工作压力对骨科护士健康状况的影响最大,社会支持中对支持的利用度对社会的保护作用最强,自尊在维护健康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骨科的护士职业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护士的地位往往没有医生这个职业更受到尊重,很少得到患者和家属的肯定,认为护理工作低人一等,这种歧视使骨科的护士怀疑自身的价值和能力,而产生强烈的心理压力和自卑感。
骨科护士心理调适方法
制定科内人性化管理。护士对患者进行连续治疗期间,不分昼夜,尤其是夜班工作人员较少,工作量较大,极易导致患者出现高度精神紧张和神经疲惫,需要医院改善护士编制,增加护理人员,减少护理人员的加班时长。
尊重与关爱护士。科室护理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管理者要及时发现骨科护士们的心理问题,并时刻注重骨科护士们的心身调整。医院要给护士营造一种宽松、团结、友好、合作、安全的工作氛围,告诫护士们保护好自己,避免不必要的人身伤害,减轻护士的负担和压力,意识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激发工作热情,发挥个人的潜力。
加强业务学习和技能训练。新的医学模式和患者新的护理需求的不断出现,护士无法根据有限的理论知识进行护理操作,导致护士逐渐淡化了护理服务的概念,造成心理卫生知识的欠缺。因此,需要护士具备高水平的护理知识和技能,需要加强业务知识、技能能力的学习和训练,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增强其护理的自信心,从而减少因护理失误而陷入不良情绪中无法自拔,进而减轻其心理压力。
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由于骨科的特性,需要护士具备极强的责任感,乐于助人的精神等。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教会她们正确评估和审视自我,常对自己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评价,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心理状况和工作中的不足,从而在面对各种负性情绪时能够及时发现并承认负性反应的存在,进而及时消除心理压力。
转变护理思维、学会自我情绪调节。经研究调查,大部分人不尊重护理人员,护理人员也自认为护理会给自己带来不同程度的羞耻感,因此,需要对护士进行心理调适治疗方法,如:合理情绪行为疗法理论及案名分析、应激理论及危机应对策略,采用积极心理学、心理弹性以及护士心理健康维护,有助于减少沮丧、压力滋生,增强自信。
加强护患沟通。这就需要并强调沟通技巧的训练,不断加强治疗性沟通的技巧和方法,积极提高护士的职业素养和综合专业能力,认真学习沟通的要点,才能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保持和谐的交流,从而切实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和患者沟通和交流,让患者明白共同维护健康的重要性,促使患者积极参与到护理工作中,使患者逐渐理解和支持护理人员的工作,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促使护理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高,进而提高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热情,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充分利用多媒体对护理工作进行良好的宣传,并在院内进行心理健康宣教,如:组织讨论会、讲座、看宣传教育片等,以此提高整个社会对护理工作的认同和理解,进而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和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发展。
适当提高护士收入,争取获得社会支持。要按照劳动来进行分配,实行多劳多得,以此来激发护士工作热情。改善骨科的工作环境,精简就诊流程,放置醒目的标识,流程清晰。通过多种社会舆论,来宣传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断的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
从护士工作压力方面而言,通过正确对待心理问题,寻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从而及时消除负性情绪,有助于控制和调整其心理状况。护患沟通一直是处理护患关系的主要内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让护士以更加良好的状态迎接未知的挑战,并真正落实于整个护理模式中,获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信任。另外,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这对提高护理的社会地位,形成尊重护士、理解护士、信任护士的良好风尚具有重要作用。(中国人民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骨科,刘芬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