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因多种原因导致血液在下肢静脉系统中凝固形成血栓的情况。剖宫产术是常见的分娩方式之一,经此法分娩患者虽能顺利分娩,保障母婴生命健康,但因手术的有创性,会引起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又因术后需要卧床休息,活动能力下降,大大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患者患病后一般表现为患肢肿胀、皮肤青紫样改变、局部疼痛等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科学的预防方式能够有效降低上述风险,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
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的形成实际上并不是有单一的因素造成的,往往都是由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而产生的。目前来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并不是简单,反而十分复杂,不仅包含了患者年龄大、肥胖等自身的因素,还包含了手术过程等外部的因素。而且,这些因素并不只是在手术中和手术后才有的,有很多的因素在手术前就存在着,所以在剖宫产患者的围手术期中,有必要对这些原因进行动态的评估。其中,剖宫产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从解剖学角度来看,主要是因为女性患者在盆腔部位的深静脉十分密集,并且还会互相吻合,形成丛,且血容量较大,同时有的患者静脉管壁较薄,因此并不存在有静脉瓣和筋膜外翘的情况,所以缺乏支持组织,导致患者在盆腔部位的血流流动十分缓慢。当患者接受剖宫产手术后,由于麻醉、疼痛等因素导致患者需要较长时间卧床,而卧床时间的增加也就使得患者的下肢血液流动变慢,因此血液就会淤滞在剖宫产患者的静脉中,紧接着大量的细胞就会聚集起来,当血液在内皮细胞以及基底膜之间流动时,就会导致内皮损伤情况的出现,凝血被激活,进而引起血栓。
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基本预防:医护人员需要做好针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在患者接受手术之前,医护人员需要向患者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具体形成原因以及造成的后果,提高患者对这一情况的重视度,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然后,医护人员需要向患者讲解手术后尽早活动的重要性,对患者进行活动指导,并建立好与患者及其家属的友好沟通,获取两者的配合。接着,医护人员需要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表现告知患者,让患者在察觉异常情况的第一时间告知医护人员。除此以外,医护人员还需要对患者展开必要的饮食指导,告知患者不能食用高胆固醇食物,尽可能的食用一些富含膳食纤维高蛋白的食物,多喝水,多食用蔬菜补充体内的纤维素和维生素,选择易消化的食物,避免便秘。叮嘱患者手术前8 h禁食,并且为患者解释禁食的具体原因,避免手术中出现误吸或者呕吐的情况。如果患者在手术后的病情允许,还可以对患者进行适当的下肢按摩。
物理预防:患者在剖宫产手术结束的早期阶段,护理人员要求患者多进行功能锻炼的行动能够让患者术后的血流缓慢情况得到改善,从而有效的预防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医护人员需要通过相关措施的实施帮助患者的脚踝进行被动运动。首先,医护人员需要用左手将患者的踝部进行固定,然后用右手将患者的足前踝关节紧握,并帮助患者的踝关节进行屈伸运动,帮助患者完成足内外翻动以及内屈等组合活动。一旦患者自身恢复体力后,就能够让患者主动进行足屈伸等活动。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确保患者每个活动都要进行30min以上。与此同时,医护人员还需要对患者展开药物干预治疗。在患者出院后也需要进行指导等等。
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首先,医护人员在手术之前就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测,其中需要对高危因素进行排除。如果患者还同时患有贫血情况,就需要对患者进行输血,输入的血液需要尽可能的采用新鲜血液,避免使用库存血液。在实际的手术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都需要尽可能的温柔,以避免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组织损伤或者对患者的血管造成挤压。在对患者造成的创面较大的话,还需要在彻底对患者止血前做好术后准备工作,并谨慎应用止血药物进行治疗。需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护,一旦发现患者有不良情况出现,应该马上进行处理,特别是对于那些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该作为重点监护对象进行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下肢情况,如果患者下肢出现疼痛以及肿胀的情况,需要马上观察患者下肢皮肤是否有其他情况出现,如有必要需要马上将情况上报给责任医师,并排除静脉输液导致患者出现渗透或水肿等问题。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采用机械加压装置,采用的低压装置主要是为了帮助患者被动按摩其下肢的比目鱼肌和腓肠肌。通过对患者踝部等部位进行充气加压以及减压能够帮助患者实现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的改善,帮助患者排空淤血,聚集凝血因子,刺激患者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的活性,进而防止血栓的形成。
药物预防:针对剖宫产手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中,采用的药物一般是抗凝以及抑制凝血因子等作用的药物,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前,需按医嘱为患者进行抗凝治疗,一般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100u,每日1次。做好注射区域皮肤护理,拔针后指导患者多按压,避免皮下淤血。
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可严重影响产妇生活质量,积极对剖宫产妇术后采取预防措施,对提高产妇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介入科,项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