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母婴 > 滚动新闻 >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廉政”养分

发布时间:2023-05-25 14:57:57 来源:中国网 作者:刘东 责任编辑:孟丽
分享到:

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廉政正如流动的清水、转动的门轴,永远呈现出天朗气清、平中见美的状态。古今中外,廉政思想永远不会过时,只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历久弥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纵观中国古代文化,儒家思想一直占据主流。中国历代贤明的君主和有建树的思想家、政治家,在执政或者辅佐君王的过程中,为了赢得民心、巩固政权,在廉政建设方面不断探索革新,提出了很多廉政思想主张,也推行很多得民心、顺民意的反腐倡廉举措。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理念,非常贴切地形容了人民与君王的关系,很多官员也受儒家“民本”思想的教育熏陶,成为“爱民如子”的好官。历史雄辩地证明,如果统治者能够体恤黎民、爱护百姓,社会必然会繁荣稳定,国家也必然会安定和谐。

清廉是从政的根本。历代的清官廉吏都把清廉视为宝贵品质和做人底线。《周礼》一书创造性地提出“六廉”主张,涵盖了为官从政的各个方面。《晏子春秋》中提出:“廉者,政之本也。”孔子提出了“欲而不贪”的主张,将其视作统治阶层从政的美德之一。王夫之也认为,清廉、谨慎、勤俭是为官者应当具备的三种品质,其中清廉是最关键的因素。由此可见,古代的思想家和政治家非常重视为官从政者的廉洁操守。

教化养廉极端重要。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由于长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统治者和思想家、政治家非常注重教化养廉,通过各种思想教育培养良好志趣和公德私德,倡导廉洁从政、爱民如子在先秦时期,很多儒家学者就大力主张礼义廉耻、以德治国,这些进步的思想和主张被后代君王尊崇、继承和发展,被广泛应用于治国理政中。古代的从政者从小受儒家思想教育熏陶,熟读经典诗文,恪守儒家道德观念,让廉政勤政观念深深扎根心中,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夯实了廉洁从政的重要思想基础。

注重以制度促进廉政。中国许多思想家、政治家都认为,做到廉政,不能仅靠提倡和鼓励,必须用强有力的制度约束,才能有效杜绝贪腐现象的发生和蔓延。基于此,他们深刻吸取历史教训,把廉洁作为着眼点,建立了一系列选任、考核和监督机制。如制定了选举制度,大力选拔贤达之士,其中包括地域回避、科考回避、诉讼回避等多个具体措施。又如建立考核机制,大力肃清贪腐。明代规定对科举考试中的行贿受贿行为,视情节轻重,最高处以斩首刑罚。再如建立监督制度,做到防微杜渐。历代都设有专门的监察机构,秦朝有御史府,两汉有御史台、丞相司直和司隶校尉,明朝有都察院。很多朝廷还建立了督抚制度、谏诤制度、御史制度等。这些重要的监察机构,在肃清贪腐、监督政风、防微杜渐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时刻保持清醒,树牢廉政思想永不过时的理念,是共产党员时时应当铭记心头、认真践行的时代之需,也是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断取得新胜利、迈向新辉煌的思想保障。

(绵阳科技城新区 刘东)

中国网母婴频道是中国网的重点频道,专注于广大孕期和哺乳期的母婴的身心健康,宣传育婴行业的最新咨询和动态,科普权威的孕婴知识,促进母婴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品牌合作:孟女士 13261637563
纠察热线:010-88828222
投稿邮箱:myzg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