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了二十多年烤烟、初中文化的刘润鸿怎么也没想到,作为业务外包工人在楚雄复烤厂的生产线上,竟还学会了几个英文,并且在工作中每天和它们打交道。
“杂草srass”“麻绳sheet material”以及各类杂物的名称他都如数家珍,每一班烟叶精选工作结束后都要在一张中英文混合的表格里,恭恭敬敬地填入该批次挑拣出的相应杂物数量。
西南地区的工厂为什么要让本地的业务外包工人每天面对英文呢?原因就在于一个核心的英文缩写STP,即Sustainable Tobacco Programme,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计划。
这一由国际烟草巨头们联合发起的计划2015年起执行,故而,要实现云南烟叶走出去,完善国际国内双循环格局,STP就是重要的锁钥。
“唯有满足STP评价系统的认证,烟叶才能满足出口要求。”云南进出口有限公司的潘修敏在回顾实行STP的历程时由衷感慨:“由于楚雄复烤厂STP评价成绩一年高过一年,我们也就更多选择把更多的出口备货放到这里加工,这不,上年度楚雄复烤厂STP评分全省第一,国际客户为云南烟叶提供的订单便一年多过一年啦。”
联一国际烟草公司在楚雄复烤厂开展STP检查
STP这枚锁钥能解锁的是国际市场,但要真正掌握它可不简单。
这枚锁钥关键是蕴含着可追溯性,要追溯包括了烟叶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烟草种植、环境保护、人员保护(重点为烟农及其雇工)等方方面面的内容,目的是通过在烟叶生产过程中不断的实施可持续的操作措施来提高烟叶生产的安全性、保护环境及自然资源、保护消费者和相关人员的权益。
但由于田间烟叶生产的环境、流程难以控制,烟叶这一农作物需要多步骤加工的特性,决定了其无法像直接进入市场的水果一样进行标准化的追溯,所以在烟叶生产的田间地头与卷烟生产的机器制造之间的复烤环节,成为了STP控制的关键一步。
基于此,云南复烤所做的努力远不止按照STP的标准记录杂物、卫生的控制情况那么简单。
所以,刘润鸿有时很不解,同自己一样的业务外包工友好几个都在拿着平板或者将烟框拉过特定区域进行数据录入,不知其中奥妙何在。
其实,如何让烟叶变得可追溯就是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云南复烤创造性使用标准化的大金属烟框取代小的麻袋包装烟叶,在为每一烟框装备RFID芯片后,此框烟叶从烟站收购后的产地、等级开始,到复烤的配方、加工全流程的烟碱含量等信息全部可以被记录,这样一来烟叶就具备了可追溯性。”云南复烤技术中心副主任李瑞东介绍道。
烟叶通过层层数据采集变得可追溯
刘润鸿更不知道的是,具备了可追溯的信息,不仅让云南烟叶具备了更加优化的STP评价成绩,更是提升自己作为烟农的收益的重要手段。
一株烟草植株中,总有不同特性的部位,也有在烟农初烤之后的优劣之分,这就导致了烟叶价格因等级而不同,但烟草公司总能够按照与烟农签订的合同“照单全收”,还可以每年提高收购价,可那些相对差的烟叶怎么利用呢?答案在于配方加工。
所谓“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哪怕是拥有良好自然禀赋的云南烟叶,如果只根据烟叶固有的42等级形成原料模组,势必优劣悬殊,部分等级“无所适从”;而使用不同特性的烟叶相组合形成配方,却能优势互补、个性化“定制”,甚至“变废为宝”,从而根据不同客户需求而形成优质、稳定的原料模组供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做出适宜稳定的卷烟配方模块,就要对每一框烟叶的所有信息进行获取和运用,以供“抓中药”式配方选用,配方随着信息追溯的扩大和深化利用变得越来越好,客户的满意度也在不断提升。
这样一来,刘润鸿们看似不必要的劳动其实为自己和广大烟农都创造了价值,毕竟只有云南烟叶在国际上获得了更大的市场,烟农收入才能不断被保障。
为STP这一锁钥不断赋能的还有楚雄复烤厂长期推进的中水回收利用系统、天然气锅炉改造项目、生产灯光智能控制等等,可追溯的智能化的生产之外,节能减排始终是可持续发展的“和声”。
在“烟框物流”带给装卸工人六倍的劳动强度降低的同时,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降为零,水资源消耗降低70%,电能消耗下降20%,绿色、生态、可持续的云南烟叶正伴随着STP与世界美好相链接。(来恩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