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段跨越近5000公里的采访,这是一段延续60多年的恩情与亲情。60多年前,“国家的孩子”被接入内蒙古自治区,当地牧民群众将他们抚养长大;60多年后,国家力量又帮助他们寻找亲人,再度圆梦,了却他们“人生当知来处”的牵念。
这段延续了60多年的恩情与亲情,时间割舍不断,距离阻隔不了。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处于严重的自然灾害中,食品物资极度匮乏。上海、江苏、安徽等地的一些保育院,食品短缺,营养不良的孩子面临着疾病和死亡的威胁。
当时,负责妇女儿童工作的康克清同志向周总理作了汇报。周总理连夜给时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政府主席乌兰夫打电话,请他想办法帮助这些孩子。
身兼国务院副总理的乌兰夫立即让内蒙古给上海紧急调拨一批奶粉、炼乳、奶酪……然而这并非长久之计,乌兰夫提议把孩子们接到内蒙古来,由当地牧民抚养。
“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按照这一指示,内蒙古安排人力、物力、财力,部署接运孩子。凡有接待孩子任务的盟、旗,立即成立保育院,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从1960年到1963年,上海及周边地区近3000名孤幼儿,坐上了一列列向北的火车,跨越大半个中国来到内蒙古。当时,生活并不宽裕的内蒙古人民,用博大的胸怀和无私的爱接纳了这些孩子,当地牧民群众用爱和乳汁把他们抚养长大,给了他们家园与亲情,成就了“三千孤儿入内蒙”的佳话。
“草原母亲”都贵玛是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脑木更苏木的牧民,她养育28个孩子的大爱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她被誉为“草原最美的额吉”,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
当时,都贵玛独自一人带着28个孩子,最小的孩子仅8个月大,最大的5岁。在蒙古包里,都贵玛把孩子们的床摆成圆形,自己睡在中间,这样晚上不论哪个孩子哭醒,她都能以最快速度照料他们。在孩子们的哭闹声中,年轻的都贵玛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
都贵玛抚养过的28个“国家的孩子”,如今已扎根在这片哺育滋养他们的土地上。不论工作再忙、住得再远,他们都会不时到都贵玛家坐坐,陪额吉喝碗热奶茶。
这次采访,我从呼和浩特到锡林浩特600多公里,从锡林浩特到常州2000多公里,又从常州返回呼和浩特2000多公里,采访的6天里,一幕幕场景感染着我。
最令我感动的是和姜永禄爷爷聊天,92岁高龄的他,走路不利索,口齿也不太清晰,但是那段历史好像刻在他脑子里,老人一口气讲了半个多小时。在他的讲述中,当年的故事清晰可见、温暖感人。
如今,当年被接来内蒙古的孩子已年过花甲,有的养父母相继离世,想要寻找血脉亲情的念头愈发强烈。2021年,公安部深入开展“团圆”行动,通过DNA比对技术帮助他们寻找亲人。
在王志强认亲仪式举行前一天,我从锡林浩特来到常州,见证了这一幕:认亲仪式上,王志强和阔别64年之久的哥哥、姐姐紧紧相拥,病重的三哥也坚持坐着轮椅赶来,他捧着哥哥的脸,头挨头贴在一起。那一刻,那份浓浓的亲情,令在场的人红了眼眶。那一刻,我好像明白了血脉亲情无论相隔多远、多久,都无法割舍。(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