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周放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近年出现的一种新技术,因穿刺点在外周静脉,血管选择性大,成功率高,创伤小,感染机会少,护理亦较容易。PICC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可长期输入高渗性及刺激性药物。PICC在留置期间出现并发症,如导管堵塞、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移位等,一直是临床护士所困扰的问题。而PICC导管能否安全、长期使用,为所需患者如愿得到最大化的帮助,关键在于置管后的日常维护,它直接影响到导管留置时间的长短及患者的治疗。
PICC置管的优点
1、PICC置管时因穿刺点在外周表浅静脉,不会出现血气胸、大血管穿孔、感染、空气栓塞等威胁生命的并发症,且血管的选择范围较大,穿刺成功率高,穿刺部位肢体的活动不受日常活动的限制。
2、可减少因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操作方法简捷易行,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视情况可直接在床边操作。
3、PICC导管材料由特殊聚胺酯制成,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顺应性,导管非常柔软,不宜折断,在体内可留置6个月~1年,置管后的患者生活习惯基本不会受到影响。
4、因导管可直接进入上腔静脉,此处血流量大,可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或化疗药物造成的局部组织疼痛,坏死,静脉炎等。
早期进行置管的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基本不会出现静脉损伤,确保化疗过程中能有良好的静脉通道,顺利完成化疗。目前已成为危重病和化疗患者长期静脉营养支持及用药的一条方便、安全、快捷、有效的静脉通路。
PICC置管的注意事项
1、PICC穿刺后置管侧上肢24小时内手臂不能过度用力,避免穿刺点出血,可做适当手腕,手指活动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2、若静脉条件较差或反复穿刺调节者,可在穿刺点上250px处湿热敷,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后可用喜疗妥沿静脉走向涂抹,以促进热敷效果,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3、48小时后患者可以从事一般日常工作,如擦桌扫地、洗碗,洗菜等,但活动幅度应控制。
4、置管侧手臂不宜做肩关节大幅度甩手运动、不宜游泳、不宜打乒乓和打网球、不宜做引体向上和托举哑铃等持重锻炼,避免置管手臂重体力活,以不超过一热水瓶的重量为准(5公斤)。如平时喜欢打牌的患者,要留意穿刺侧的导管,是否有折损、折痕。
5、不要在置管侧手臂上方扎止血带、测血压,以防血液返。
制订 PICC维护标准化流程
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实行 PICC管操作流程。( 1)环境准备:保持置管室整洁,开窗通风、紫外线照射每日 2次,湿式打扫,操作台面用 500 mg /L含氯消毒剂擦拭。( 2)评估穿刺点是否发生炎症,局部是否有渗血,导管有无移位,贴膜有无污染等情况。( 3)七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戴帽子,用物准备齐全。( 4)抽吸生理盐水 10 ml(或10ml预充注射器)与头皮针、肝素帽连接,并排气备用。( 5)揭除原有贴膜: 00角牵拉松动贴膜边缘,180度角逆导管方向揭除贴膜。( 6)再次洗手或手消毒,戴手套。( 7)消毒皮肤: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螺旋形消毒两遍(顺时针与逆时针方向交替),先用 75%酒精棉球清洁皮肤,再用安尔碘消毒后待干。消毒面积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上下各 15 cm、两侧达臂缘避开导管。( 8)安尔碘彻底消毒体外导管及连接管。( 9)取下原有肝素帽,消毒接口:酒精棉球反复摩擦至少 15 s。( 10)连接已备好的肝素帽接头。( 11)冲管、封管: 20ml注射器脉冲式冲管,冲洗液至最后 0.5 ~ 1 ml时,边推注边拔出头皮针,带水封管达到正压封管的目的。将体外导管放置成“L”型状弯曲。( 12)固定贴膜,无张力粘贴透明敷料,要求贴膜与接头和皮肤充分粘合。( 13)固定导管,以高举平台法将导管呈“U”形或“S”形固定于皮肤上。( 14)记录: PICC维护记录单上登记日期、导管刻度、臂围、置管局部情况及维护状况。( 15)健康指导:再次强调相关注意事项及每周维护的重要性,有情况及时来院就诊。
标准化流程有别于常规维护的关键在于: (1)强调环境消毒与手卫生,维护一定要在维护室进行,操作前严格七步洗手,戴手套,减少致病菌侵入机体的途径,减少由周围环境及医务人员手污染所带来的感染风险。(2)揭贴膜的方式,自下往上零角度、180度角逆导管方向揭贴膜可以减轻患者疼痛、防止导管移位。有报道认为导管在体内外的移位可增加感染的风险。(3)皮肤消毒可减少穿刺部位定值菌的密度,利用消毒剂杀死细菌。安尔碘溶液对皮肤黏膜作用温和,可保持较长时间的杀菌作用。(4)消毒接口及更换肝素帽,消毒接口时用酒精棉球多方位反复摩擦至少 15 s,防止接口部位细菌残留。有研究表明污染的接头可造成局部感染或败血症的发生,有学者发现患者发生感染后,体内血培养提示的细菌类型几乎与导管接头的细菌类型为同一种,故有学者提出“接头学感染说”。(5)规范冲管及封管,流程规定使用 20 ml注射器,因为小于 10 ml的注射器可产生较大压力,易导致导管破裂。脉冲式冲管使生理盐水在导管内形成小漩涡,便于将导管内残留的药液冲洗干净,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几率。正压封管可防止血液反流入导管。(6)固定贴膜的方式,导管“U”形或“S”形固定防止导管移位,使患者舒适且美观,无张力粘贴透明敷料及固定肝素帽时高举平台可有效防止压疮发生。
置管后的导管维护在预防并发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做好皮肤的消毒和导管的护理能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将标准化流程应用于 PICC维护,有效降低了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广东省人民医院,黄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