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母婴 > 滚动新闻 >

中医方药对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发布时间:2022-12-30 12:54:50 来源:中国网母婴 作者:王宁 责任编辑:代洪亮
分享到:

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免疫力,因为免疫力的好坏决定着人们患病几率的高低,也决定着发病时患者能否更快地恢复。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选择中医方药来进行免疫功能的提升,是一种既安全又行之有效的办法。因为中医药学不仅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宝贵的医疗经验,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有关免疫学的理论和实践。我国古代医学在防治疾病的实践中,早已认识到人体防御功能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内经》就提出“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其中真气就是抵抗病邪的“正气”,正气与人体免疫功能有相似含义。

现代免疫学提出了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防御功能、自稳功能、监视功能。防御功能是指抵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与中医的正气抗御外邪的中医相类似;自稳功能,就是清除自身抗原,稳定内环境平衡,与中医的正气调节阴阳,消除内邪维持阴阳平衡的作用相类似;免疫监视功能是消除突变细胞,以免发生肿瘤,与中医的正气协调脏腑经络气血,不致形成痰积血瘀,以免发生“积聚”(肿瘤)的作用相类似。祖国医学也将抗御外邪入侵的正气称为“卫气”。《素问》指出:“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傈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盲膜,散于胸腹,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说明卫气是防御功能的主要部分,它不仅能在体表起着屏障作用,亦可在机体内部与病邪斗争,发挥免疫作用。所以,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结局是邪正斗争的结果,机体免疫系统对疾病过程的影响与此基本符合。近几年来。我们就中医与免疫的研究将临床观察与实验室指标结合进行分析,肯定了多种中医方药对一些免疫有关疾病具有疗效,同时也能调节其免疫功能。

一般认为中医应用的扶正因本药物均具有免疫促进作用,按其激活的情况不同,或分为促进网状内皮系统的药物、促进体液免疫反应的药物及促进细胞免疫反应的药物等三类。对网状内皮系统有作用的中药,近年来探讨较多的补气药、滋阴药、活血化瘀药及清热解毒药等。例如人参、黄芪、党参、白术、甘草、灵芝、山药、黄精等,均有明显的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及脾脏杀菌能力的作用,从而可见扶正补气类中药从免疫学观点看,其机理在于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滋阴药如龟板、鳖甲、牡蛎等也有明显的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的作用,活血化瘀药丹参、赤芍、桃仁等能兴奋网状内皮系统而释放大量巨噬细胞,提高血清调理素的活力,增强白细跑吞噬和消化细菌及红血球的作用。清热解毒药的作用,以往均认为主要属于直接抗菌或抗病毒作用,近年来通过免疫学角度分析,发现它们的抗感染作用是由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而发挥的,如金银花、穿心莲、鱼腥草、野菊花、黄连、黄苓等都有促进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的功能。

对体液免疫有激活作用的中药,主要有益气健脾药和补肾助阳药,在这方面研究报道较多的有黄芪,它不仅能促进体液免疫,提高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而且能改善细胞营养,促进蛋白质合成与能量代谢,扩张外周血管,增进血液循环,均有利于人们的抗病能力。中医所说的正气虚损与现代医学所说的机体免疫功能减退,尤其是细胞免疫水平低下,有着密切关系,比如党参、黄芪、人参、黄精、白术、鹿茸、灵芝、山药、地黄、五味子、菟丝子等能增加T细胞比值,桑寄生、早莲草,地丁、麻黄、水牛角、黄连、黄苓、五味子、白芍等能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这方面对人参的研究较为深入,相关报道也颇丰富,对人体的免疫功能均有一定的提升作用。至于活血化瘀药的研究,认为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作为免疫抑制剂用,如益母草含多种微量元素,可抗疲劳,增强免疫细胞活力,益母草的作用包括对子宫的收缩作用、强心作用、抗凝作用、兴奋呼吸、抗真菌感染等多种作用。鸡血藤、红花、丹参等对已沉积的抗体复合物有促进吸收和消除作用,可见活血化瘀药有可能通过改善和恢复机体,免疲系统起免疫自稳作用。又如滋阴凉血药生地、丹皮、女贞子、麦冬、玄参、天冬等可抑制免疫功能亢进,有的能抑制中和抗体的产生,有的能降低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升高和促进白蛋白的合成,有的能抑制细胞免疫的作用。另外,甘草也是一味十分理想的免疫抑制剂。抗过敏介质剂,近年来从祛风利湿散寒类中药中发现不少,如秦艽、防风、减灵仙、地龙、马齿苋、鸟捎蛇、路路通、白蒺黎、苦参等具有抗过敏,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和调节血管通透性的效能。

方剂方面,从常用的来看,首先,补中益气汤对环磷酰胺抗癌活性和毒性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方煎剂可显著提高环磷酰胺的抗癌活性。本方煎剂可显著提高环磷酰胺的抗癌活性。对环磷酰胺所致染色体畸变,红、白细胞减少,及脾脏的萎缩有显著的对抗作用,提示在使用抗肿瘤化疗药物时配合本方,将会提高疗效,降低化疗药物毒性副反应。临床用于治疗慢性肝炎,重症肌无力,脾、胃、肾、子宫下垂,菌痢,泄泻,乳糜尿,角膜溃疡,慢性咽炎等。其次,生脉散能抑制心肌细胞膜活性,使心肌糖原代谢降到最低水平,降低耗氧量,增强收缩力,对急性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提高缺血心肌耐受力,延长缺血心肌存活时间,减少坏死区,并减慢心率,改善冠脉血流。此外,对失血性休克有升压作用。并有抑制体外血栓形成作用,抗凝血功能较强,对外源性和内源性凝血系统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纤溶功能有促进作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肺炎、肺心病、肺气肿、支气管炎、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心力衰竭、冠心病、心肌梗死综合征、风湿性心脏病。最后,肾气丸有防治动脉硬化的作用,服用肾气丸后,可使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量上升,且尤以女性为显著。由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防治动脉硬化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肾炎、再生障碍性贫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食道癌、肺癌、肝癌等肿瘤,高血压、糖尿病、梅尼埃综合征、甲状腺机能低下、慢性支气管哮喘、白内障、视神经萎缩、中心性视网膜炎、慢性咽炎、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无排卵性子宫功能性出血、神经衰弱、佝偻病等属肾阳不足者。(上海市徐汇区虹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王宁)

中国网母婴频道是中国网的重点频道,专注于广大孕期和哺乳期的母婴的身心健康,宣传育婴行业的最新咨询和动态,科普权威的孕婴知识,促进母婴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品牌合作:孟女士 13261637563
纠察热线:010-88828222
投稿邮箱:myzgchina@126.com